第B02版:天平守沪

对话上海数字法院“体验官”——

数字改革让陪审履职更“主动”

高远

本文字数:1199

  □  高远

  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两年多来,使用体验如何?数字改革取得了哪些实效?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第七次数字法院推进会,审判一线、社会各界代表在会上分享了“用户体验”。

  对话上海数字法院“体验官”,今天来看一看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上海建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副经理、检测工程师陈炜的分享。

  问:作为“无袍法官”,你在担任陪审员初期,想必遇到过不少挑战,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些经历吗?

  陈炜:我记得,2023年刚成为人民陪审员的时候,每次开庭前,书记员要反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确认开庭的时间、地点、案由等事项,陪审员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要“点对点”逐一联系,确认时间地点没有差错,遇到临时改期还得再次逐个通知。我听说,有一次,一位人民陪审员因为手机设置问题,短信被拦截,没能及时收到法院的开庭通知,差点耽误庭审。

  此外,案件审结后,裁判文书也常常因为邮寄原因,送达时间较长。我们如果想跟进自己陪审案件的结果,可能需要频繁联系书记员。这些问题不仅让我们陪审员犯难,也给法院工作增加了负担。

  问:随着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推进,你刚刚提到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呢?数字法院建设给你的陪审工作带来了哪些具体变化?

  陈炜:今年,虹口法院设计开发的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相关数助便民场景,改变了上述困境。这个场景依托“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和“案沪通”平台,实现了从案件通知到陪审履职反馈的全流程数字化。

  现在,系统在开庭前会自动给我们推送《参审通知书》,案由、审判组织信息、庭审时间和地点一目了然。庭审时间如果发生变更,系统还会发送提醒,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错过庭审时间。案件审结后,裁判文书也会以PDF的形式,自动推送到陪审员的手机上,真正形成了“通知-参审-反馈”的闭环。

  除了信息传递的便捷,“类案推送”功能也让我印象深刻。今年,我参与了一起物业纠纷案件的审理。“类案推送”功能自动给我推送了近年来类似案件的裁判文书。这些资料帮我快速掌握争议焦点,在合议时也更能针对争议焦点表达自己的意见。

  此外,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开发的智能公函开具相关场景的功能也很不错,可以一键开具人民陪审员参审的公函。以前,有些单位并不理解人民陪审员的参审义务,有了参审公函,就可以更方便地跟单位解释,上面有法院的公章,说服力更强。同时,现在开参审公函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还要跑法院,只需在线填写申请信息,就能生成电子文件,直接下载使用,很方便。

  使用数字化场景工具后,陪审工作最大的变化是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履职”。过去,我们陪审员在开庭前听法官简要介绍案情,庭审时可能跟不上诉辩双方的思路,这样“陪审”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现在,通过“案沪通”平台,或者虹口法院陪审员办公室准备的pad设备,可以提前查阅卷宗。

  此外,系统还会记录我们的参审次数、履职评价,这些数据让考核更透明,也激励我不断提升能力,增加了我们作为人民陪审员的荣誉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天平守沪 B02数字改革让陪审履职更“主动” 高远2025-08-08 2 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