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栩雯 江楠
记者 徐荔
许多学生都希望通过假期实习,为未来就业“加点砝码”。不过,企业实习也藏着不少风险,稍不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可能“亮红灯”。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大学生暑期实习受伤引发的劳务纠纷案件。
案件回顾>>>
小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暑期勤工俭学时,她与上海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签订了劳务协议,该公司将小刘派遣至上海某电气公司操作热铆机岗位工作。简单的培训后,小刘即被安排上岗。后来,小刘在工作期间不慎被机器烫伤,左手食指前两节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严重受损。经过治疗,小刘的手指虽然保住了,但前两指节已无法弯曲,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因与两公司协商赔偿未果,小刘向法院提起诉讼。审理中,法院依申请对小刘的伤势进行司法鉴定,结果为人体损伤十级残疾。
小刘主张,事故发生前,两公司都没有对她进行任何专业培训,且在工作场所没有任何防烫伤器具的情况下,两公司就安排毫无经验资质的大学生从事需要特种持证人员才能操作的高风险工作。小刘要求两被告共同赔偿各项损失总计20余万元。
上海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辩称,小刘受伤是其自身违规操作、未尽审慎注意义务所致,应当由小刘承担全部责任。
上海某电气公司则表示,小刘上岗前,公司已对其进行了足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提供了保障安全的工作条件。且公司只是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并没有与小刘签订任何劳务合同,因此不对小刘所受伤害承担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小刘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接受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派遣至电气公司工作,并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实际支付劳务报酬,因此,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接受劳务一方。另经查明,小刘的实际工作都由电气公司具体安排管理,也由电气公司负责培训及提供劳动安全保障,所以,电气公司也具有雇主的属性。小刘作为一名无任何经验资质的大学生暑假工,被安排从事热熔焊接的特种作业岗位,在工作期间非因自身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己方伤害,两公司属于共同履行雇主职责,应共同对小刘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
该案经过法官多轮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两公司共同赔偿小刘人身损害损失。据了解,两公司已按约履行调解协议。
说法>>>
奉贤法院民事审判庭一级法官周珣表示,暑期实习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更能深化专业认知、拓展行业视野,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然而,在实习工作中更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实习安全。
工作安全放心间。对实习生而言,实习期间务必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范,对于涉及机械操作、特殊环境的岗位,必须接受岗前安全培训,佩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切勿违规操作。面试时,可主动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安全风险;工作中,若发现安全隐患或设备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
诈骗陷阱要警惕。准备实习的学生要通过正规招聘平台获取实习信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信息,凡涉及金钱交易,务必核实或报警。需特别警惕“高薪兼职”“刷单返利”“收费培训”等陷阱,谨防卷入违法犯罪活动中,稀里糊涂成为电信诈骗的一分子。
签订协议需小心。为避免纠纷,实习生与公司应签订书面的实习协议,注意合同相对方是劳务派遣公司还是用工单位。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实习内容、时间地点、实习报酬(或补贴)、安全保障责任、保险购买、保密条款、违约责任等。签字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确认无误,不清楚的条款及时询问对方,并注意自身留存协议。
维权注意留证据。若在实习期间遭遇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事件,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书面协议、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考勤记录、工作成果、工资条、医疗证明等。及时联系学校老师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并可在伤势稳定、财产损失确定后与相关单位就处理事宜进行协商,协商未果也可寻求法律援助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