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王葳然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民革上海市委、民盟上海市委、上海中山学社近日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嘉宾回望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主办方表示,纪念这场伟大胜利,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贤,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抗战史料,深化学术研究,揭示抗战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启示;号召大家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动力,提升能力,履行参政党职责,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九位专家学者围绕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史实、重要人物、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等议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深刻洞见。民革市委联络部原部长、上海中山学社原理事马铭德从民革前辈视角,还原了八一三淞沪战争的爆发经过;民盟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王海波对救国会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民盟实现历史转折的作用进行了再思考;上海市孙宋管委会业务处二级管理员、宋庆龄研究会秘书长朱玖琳的研究成果《团结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保卫中国的大同盟——记宋庆龄领导的国际性民间救济组织》,由民革市委理论文史委委员吴迪代为分享,凸显了宋庆龄在国际抗日救援中的重要贡献;谢晋元将军孙女谢骏深情追忆了祖父率部死守四行仓库的壮举,表达了对先辈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珍视;上海中山学社理事、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华强从宏观视角剖析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并深刻阐述了抗日战争如何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编处副处长周奕韵从回顾历史中解读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社科院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徐涛以美国飞行员肖特为中国抗日捐躯为切入口,从国际视角展现了抗战的广泛影响;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二级巡视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港澳台海外研究中心主任项建春从台湾问题出发,警示“媚日”思潮对国家统一的威胁;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大伟探讨了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的几个问题,侧重从历史回想中提炼出对当下的启示。
记者了解到,近日,“烽火铸魂盛世长歌——普陀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特展”在普陀区社区学院开展,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此次展出作品共计216幅(组),其中美术作品57幅,书法作品58幅,摄影作品101幅(组)。这些作品或追溯抗战的恢弘史诗,或展现普陀在新时代的发展变迁。许多观众表示,参观后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感染力。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