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葳然
“以前都没法充电,只能跑到外面到处找充电桩。现在小区里直接就能充,太方便了。”上个月,家住普陀区桃浦镇迎春苑小区的居民王先生,在看到小区内安装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后这样说道。而在今年年初,这里的情况并非如此——那时的他还因充电不方便与镇里的法治观察员理论了一番。
近期,随着《普陀区居民社区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软法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在桃浦镇制定完成,这部全市首个聚焦该领域的“软法”使得充电难题得以化解,王先生所在的迎春苑小区也成了第一个依照这部“软法”建成公共充电桩的小区。
日前,记者来到了普陀区桃浦镇综治中心,了解社区治理故事和连续35年获得“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秘诀”。
老旧小区内充电不便 一部软法指引来破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有量不断上升,居民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老旧社区不像新开发的商品房社区,在开发时就建好了充电设施,今年年初还曾有居民打12345投诉充电难问题。”桃浦镇综治中心副主任、司法所所长许世鹏坦言,“以前是停车难,现在停车难缓解了,又面临着充电难,而且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这是所有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旧小区之所以没有安装公共充电桩有两方面阻碍。“新式小区有固定车位,可以申请配套安装,而老旧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这是一个问题。”桃浦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第二个是老旧小区电路比较旧、电容有限,小区物业担心安装充电桩可能引起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觉得增加了管理工作。”
为了尽快解决居民充电难的问题,桃浦镇法治观察员针对这一社区治理难题提交了法治观察建议,进一步推动了《指引》的制定。“停车位本来就有限,如果要建公共充电桩,建在什么位置?建几个?建快充桩还是慢充桩?这些都需要征求业主的意见,除此之外还包括以后第三方如何收费、合作模式是怎样的、小区的收益怎么使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安装公共充电桩这一综合性问题涉及到物业、充电设施营运方、消防部门、电力部门,以及业委会、居委会、居民等多个方面,因此真正落地实施并非易事。“这也是我们制定这个软法的初衷,要为物业和居民厘清头绪,安装公共充电桩具体要怎么办,文件表格到哪个部门填,召开业主大会怎么讨论等等,里面都有相应的指引。”许世鹏一边拿出《指引》给记者展示一边说道。
记者看到,《指引》中明确记录了调研听取意见、形成初步意向、成立安装小组等安装公共充电桩的详细步骤,每一步后面都附上了一份表格,这样在明晰工作流程的同时,也规定了物业、业委会等各方的职责。
“软法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具有指导意义,引导百姓去办事,这也是社区治理的一部分。而且我相信这个软法不仅适用于桃浦镇,后面其他社区如果有需要的话,都可以参照这套做法复制。”许世鹏说。
为居民答疑 首创片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除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的安装之外,热点案例、法律问题、新规颁布等,也都是居民们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桃浦新村居民区的特点是老年居民比较多,居民群众对意定监护、遗嘱等文书怎么写这一类问题非常感兴趣,也让我们的普法更加实用。”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针对居民们关心的问题,桃浦镇综治中心会选择一个主题,定期在片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讲解。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本来只有街镇和村居两级,我们在这两级之间增加了片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据许世鹏介绍,桃浦镇占地18.83平方公里,占普陀区总面积的1/3,由于东西跨度较大,原有的街镇、村居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距离较远,部分居民前往不便。为此,桃浦镇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增设了四个片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便于居民就近咨询和解决问题。
“我们给片区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就像居民家里的客厅一样,更接地气,也更温馨,有什么疑惑可以来问,没有疑问也可以进来坐坐,里面提供养老服务、儿童活动等服务。”许世鹏告诉记者,未来,桃浦镇还计划在桃浦中央绿地公园打造一个法治宣传阵地。
“普陀区的东片有半马苏河法治驿站,但是西片还没有,桃浦目前有低空飞行无人机基地,还有一些体育运动中心,这两个领域目前都是立法比较薄弱的领域,相关的法治宣传也不多。”许世鹏表示,“我们希望结合这些新的产业,在西片区也打造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法治宣传阵地。”
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 持续赋能基层治理
随着时代的更迭,桃浦镇普法工作的重心也在进行升级。当谈及从“一五”至“八五”普法期间,连续35年获得“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秘诀”时,许世鹏告诉记者:“普法工作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居民对普法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
“比如说‘一五’时期的桃浦镇没什么工厂,都是农田,那时主要开展针对农民的普法,让大家初步树立起法律意识。后来随着社会发展,镇里建立了化工园区、物流仓储园,外来农民工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我们针对农民工群体制订了普法的计划。”在许世鹏的介绍中,记者获悉,早在1996年,桃浦镇面对外来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就制定了《桃浦镇房屋租赁若干规定》等文件,各村也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同年11月,全市首家外来流动人员家长学校正式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此外,记者获悉,桃浦镇作为首批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在普法的同时也引导居民深度参与着立法实践。
“随着外卖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桃浦的居民们也对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今年,桃浦镇就参与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的修订。“外卖打包袋是否需要贴封签?餐饮企业的后厨监控系统画面谁可以看?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涉及食品安全,所以居民们也都很关注。”许世鹏介绍,“我们找了外卖企业,听取他们对监管的意见建议;还邀请了居民群众,以及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一起召开征求意见会,当时大家讨论得也都很热烈,一共征集了50多条意见。”
今年是“八五”普法的收官之年,面对即将到来的“九五”普法,许世鹏告诉记者,桃浦镇还将围绕市区镇三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开展包括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各项工作在内的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