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老旧小区成消防安全“脆弱地带”如何筑牢城市安全防线?代表建议——

启动“安全屋”改造 守护银发群体

陈颖婷

本文字数:1977

资料图片

  □  记者  陈颖婷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高楼大厦背后,藏着一片片承载岁月痕迹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因建筑老化、人口老龄化叠加,成为消防安全的“脆弱地带”。据上海市消防部门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市共发生居民小区火灾2.4万起,造成130人死亡、161人受伤,亡人事故中80%为老年人。

  面对这一现状,市人大代表王承建议通过“安全屋”改造计划,为独居老人、失能群体打造家中的“生命避难所”。

  市应急局近日回应表示,将推动相关技术落地,并纳入适老化改造试点。一场关乎城市安全与民生温度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老旧小区已成“小火亡人”重灾区

  王承代表以徐汇区日晖二村及日晖六村(二)为样本,揭示了老旧小区安全困境的核心。“评估结果显示,高达42%的住宅楼处于较高风险等级。”他语气沉重地指出,“更严峻的是,这里的老龄化问题极为突出。”评估数据触目惊心:日晖二村1478位老人占居民总数的32%,失能人群达256人;日晖六村(二)情况相似,老年人口占比达31%。

  上海火灾数据印证了其担忧。“居民住宅火灾起数占徐汇区火灾总数一半以上,亡人、伤人数却占100%。”王承强调,“而全市亡人火灾中,80%的遇难者是老年人,独居老人尤甚。”他援引火灾调查报告,“过火面积30平方米以下的‘小火’占比超90%,居住场所占亡人火灾近90%——老旧小区可燃物聚集、用火用电混杂的结构性风险,让微小火苗足以吞噬生命。”

  “安全屋”为最脆弱群体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王承代表指出:“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老旧小区、老年人及失能人群居家避难设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

  调研团队通过对徐汇区两个典型老旧小区的深入调研,发现这些社区不仅建筑本身存在火灾隐患,居民结构也加大了火灾风险的社会维度。日晖二村有老年人口1478人,占居民总数的32%;失能人数256人,占5%。

  “孤寡老人、残疾人、瘫痪病人等失能人群在火灾来临时往往缺乏自救能力,需要特别保护。”王承代表认为。

  针对这一迫切问题,王承代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在住户内选择一个卧室改造建设“安全屋”,并详细规划了包括安全门、安全窗、安全布、安全电和安全避难保障在内的五项具体措施。

  对于安全门,王承建议安装家用防火门,隔离有毒烟气和火势蔓延;对于安全窗,建议安装家用防火窗或设置阻燃窗帘,防止外墙火灾通过窗户向室内蔓延。

  “配发阻燃床单、阻燃被罩、阻燃枕套等,防止卧床吸烟或电热毯引起的火灾。”王承还建议为老旧小区安装安全电。“可以为老人们安装智能用电系统,避免过载、漏电、短路等引发的火灾。”王承说。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安装安全避难保障,即配备紧急呼叫装置、独立式火灾感烟探测报警器、灭火毯、消防呼吸器等设备。

  “进行全面房屋改造实施难度较大,在户内选择一个房间改造成安全屋比较可行。”王承代表建议由市相关部门牵头,选择典型老旧小区开展试点,形成经验后再推广。

  部门回应:将“安全屋”纳入适老化改造试点

  市应急局在答复中表示,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市共发生居民小区火灾2.4万起,造成130人死亡、161人受伤,分别占总量的38.5%、69.1%和58.1%。居民小区已成为本市火灾发生最为频繁、最易引发人员伤亡的场所,且老年人和残疾人(瘫痪病人)等失能弱势群体在火灾亡人中占比较高。

  针对失能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群体,市消防救援局会同民政、公安等部门探索建立独居老人消防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推动街镇牵头动态排查独居老人等老弱群体基本情况,根据其健康状况、安全习惯、居住环境等要素进行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区分高、中、低风险三种等级类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市已经依托政府实事项目等形式,将消防安全防护措施融入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服务工程,对长期卧床的特殊关爱对象推广安装独立式火灾报警探测器、简易喷淋等消防设施。同时推动街镇专职消防队和社区微型消防站等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统一纳入市消防救援局指挥调度体系,发挥救早、灭小、营救疏散被困人员作用。

  针对“安全屋”建议,市应急局表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据了解,市消防救援局将鼓励引导企业研发更多相关产品。目前防火门、防火窗等已制定国家标准,但市应急局也坦言“安全布”相关产品在市面上还不丰富,消费者的知晓度和选购范围较小。

  同时,本市有望将“安全屋”纳入适老化改造试点推广。市消防救援局表示,将把握消费品以旧换新契机,结合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将“安全屋”相关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牵引全市开展改造工作。

  本市还将强化针对失能弱势群体的消防智慧物联建设,推动独立式火灾感烟探测报警器信号接入各街镇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探索建立后台系统与平台的信息互通。

  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信息技术将更多应用于失能弱势群体居住场所的火灾预警,用水、用电、用气情况可实现远程监控,第一时间预警异常情况。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启动“安全屋”改造 守护银发群体 陈颖婷2025-09-10 2 2025年09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