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真是太感谢警官了,困扰我四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现在能睡个安稳觉,和楼上邻居也能好好说话了!”近日,居民周先生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暖人心,尽职尽责显担当”的锦旗送到浦东公安分局周家渡派出所。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四年的邻里矛盾化解,更是社区民警用真心、耐心与细心守护社区和谐的生动写照。
漏水噪音埋隐患
“陈警官,你得帮我想想办法,我被楼上吵得根本睡不着觉……”2025年4月,浦东公安分局周家渡派出所社区民警陈述亚在小区走访时,居民周先生拉住他诉苦。由于楼上渗水和噪音问题,他已经四年没有睡过好觉。
周先生住在该楼栋1楼,楼上住着60多岁的王先生和90多岁的老母亲,原本两家关系还十分融洽,可自从四年前楼上房屋出现渗水问题后,一切都变了。民警随即上门查看,只见周先生家中部分天花板和墙壁上布满因漏水引发的污损和霉迹。
为了全面了解情况,陈述亚随后来到王先生的家。原来王先生一家习惯晚上洗衣服,可老房子隔音效果差,洗衣机运转的轰鸣声和排水管道里的流水声就会变得格外明显。对于漏水问题,王先生表示,此前物业也上门查看过,但始终没能找到具体的漏水点。双方就维修周先生家受损墙面的费用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后来关系彻底闹僵,王先生一家还指责周先生家存在违规搭建的情况,两家矛盾逐渐激化。
民警没有简单地劝和,而是专程在晚上来到周先生家,亲身体验噪音扰民程度。“夜深人静的时候,楼上洗衣机的轰鸣声加上排水管道里哗哗的流水声,确实对居民正常休息有很大影响。”随后,民警联系居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实地查看房屋结构,仔细研究排水管道的走向。民警还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两家坐在一起,召开协调会,鼓励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寻找解决办法。
经过多次讨论,一个“重置排水管道”的方案逐渐成型:一方面重新规划排水管道的路线,让管道避开周先生家的卧室,从根本上减少噪音对其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更换新的排水管道,彻底解决因排水问题引发的漏水难题。
改造计划终获支持
本以为方案确定后,矛盾就能顺利化解,可事情再次出现波折。由于该小区房屋产权性质特殊,排水管道改造计划必须经过房管局相关部门的审核认可才能实施。
民警立刻带着方案前往房管局,积极沟通协调,详细说明改造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案。同时,为了避免改造过程中引发其他居民的不满,民警还将改造计划详细地发布在楼栋居民群里,向全体居民说明情况并征询意见。令人欣慰的是,改造计划顺利获得了一致认可。4月底,在周家渡街道的支持下,天井里的违建部分成功拆除,排水管道的重置工程也顺利完工。
经过调解,王先生愿意出资对周先生家受损的墙面进行修复,同时将洗衣机转移至其他房间使用,并尽量提前洗衣时间,避免晚上产生噪音。经过数月观察,噪音有了明显缓解,漏水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两家人终于重归于好,这场长达四年之久的邻里矛盾圆满化解。
【调解心得】
这起长达四年的纠纷最终能够圆满解决,得益于多方合力、对症下药的方法。首先,要“用心倾听”,真正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时,民警没有急于下判断,而是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委屈,让居民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多方联动”,凝聚化解矛盾的合力。邻里矛盾的解决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仅凭民警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只有积极联合居委会、物业、城管、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更高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要“长效跟踪”,确保矛盾彻底化解。矛盾解决后,不能就此不管,要持续关注后续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真正做到让邻里关系长久和睦。
这场跨越四年的邻里矛盾化解,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难题,更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社区里重新焕发生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