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家住虹口区的王小姐为换心仪发型,预约了一家人气颇高的连锁理发店,却因学徒操作失误遭发热管烫伤颈部,不仅留下疤痕隐患,还让原本期待变美的心情彻底落空。双方就赔偿金额、责任认定争执不下,从门店争执到险些引发肢体冲突后报警。最终,在虹口区“三所联动”纠纷调解机制下介入,通过法律解读与情理沟通平衡双方诉求,这场“变美意外”得以圆满解决。
学徒经验不足
发热管脱落烫伤颈部
事发当日,王小姐按照预约时间来到理发店,在与发型师沟通后确定了烫发方案。过程中,负责操作的学徒因经验不足,未将烫发用的发热管妥善固定。正当王小姐等待发型成型时,一根滚烫的发热管突然脱落,径直砸在她的后颈处。
随后,王小姐前往医院进行了创口检查治疗,因治疗及时,烫伤未造成其他并发症,但烫伤造成的疤痕却成了她心头的一根刺。伤口结痂稳定后,王小姐来到理发店讨要说法。她认为,自己作为消费者,因理发店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遭遇烫伤,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因疤痕问题产生了心理压力,后续可能还需承担祛疤费用,理发店理应赔偿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以及精神损害补偿。
而理发店负责人则表示,事发后门店已第一时间向王小姐转账1000元医药费,还主动提出可免费为其提供多次发型服务,认为这样的补偿已足够覆盖王小姐的损失,对于王小姐提出的数千元赔偿要求,门店觉得是“狮子大开口”,难以承担。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断升级,情绪愈发激动,最终无奈选择报警。
警方迅速抵达现场,考虑到这起纠纷涉及消费维权与人身损害赔偿,且双方情绪对立,当即启动“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将双方带至派出所暂作安抚。民警耐心劝解道:“问题已经发生,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当务之急是冷静下来,通过合理途径化解矛盾。”在初步了解事件经过后,警方与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沟通协调,定于次日组织双方开展正式调解。
赔偿分歧难协商“情理法”达成调解
经过一晚上的冷静,双方均带着解决问题的意愿来到调解室。调解现场,“三所”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民警负责维持现场秩序,防止双方情绪再次激化;律师从法律角度出发,向理发店负责人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门店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消费者人身损害,理应承担医疗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司法所调解员则结合双方诉求,积极寻找调解突破口。
调解员注意到,双方并非没有调解意向,核心分歧在于赔偿金额。于是,调解员向理发店负责人提议:“门店之前提出的免费发型服务,王小姐因烫伤事件可能已不愿接受,不如将这部分服务价值折算成补偿金,与医疗费、交通费一并支付,这样既能满足王小姐的合理诉求,也能让门店的补偿更具诚意,实现案结事了。”同时,调解员也劝说王小姐,考虑到理发店已主动承担部分医药费且有调解诚意,可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调整赔偿预期。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方案。理发店全额支付王小姐因烫伤产生的医疗费和交通费,并额外支付800元补偿金。签订调解协议时,理发店负责人向王小姐诚恳道歉,双方握手言和,这起持续多日的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调解心得】
这起消费维权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体现了“三所联动”机制的独特优势。派出所的现场处置能力可快速控制事态,避免矛盾升级;司法所的专业调解经验能精准把握双方诉求,找到调解平衡点;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支撑则能为纠纷化解提供权威依据,让双方在法律框架内明晰权利与义务,减少分歧。针对此类纠纷,调解中需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兼顾情理。调解员既明确了责任方的法律义务,也考虑到双方的实际情况,通过灵活变通的方式(如将服务折算为补偿金)化解金额分歧,最终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