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诱拐、囚禁、虐待、杀害多名女子

澳洲“夺命鸳鸯”

尚法斋

本文字数:3353

  □  尚法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对情侣共同缔造了一段澳大利亚黑暗和凶残的记忆。多名年轻女性的生命被他们残忍剥夺,她们的尸骸被塞进行李箱,丢弃于荒郊野外。而这背后,是一段令人脊背发凉的、关于“爱”与“共谋”的扭曲故事。

  女孩接连失踪

  1986年,柏斯的秋天被突如其来的恐怖打破:短短一个月里,5个年轻女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第一个消失的是22岁的玛丽·尼尔森,是西澳大学心理学系的大三生,长得漂亮又招人喜欢,学业优异,是所有人公认的学霸和校花。玛丽的父母都是搞教育的,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不错。不过,玛丽特别努力,上学之余还跑去熟食店打工。

  1986年10月6日,玛丽下班赶着去学校听讲座,离开熟食店就再没下落。玛丽父母当时正在英国度假,所以一开始没人注意,还是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她连续几天没露面,这才赶紧报了警。偏偏当地警方没当回事,以为她是跟男友私奔或者离家出走,压根不重视。

  两个星期后,另一名女孩也莫名其妙“蒸发”了。15岁的苏珊娜·坎迪是好莱坞中学的尖子生,父亲是本地有名的眼科主任,家境殷实,开朗善良。虽然家里不缺钱,父母都不想她辛苦,她却还是坚持自力更生。

  10月20日下午,放学后苏珊娜就再没回家,爸妈东奔西走寻不到女儿,火速报警。正当警方准备认真查案时,一家人却收到了一封信,是从附近景点弗里曼特尔港寄来,自称是苏珊娜本人,说她和朋友出去玩几天,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警察一看,这不就是小孩子调皮嘛,这事能算案子?于是调查又往后拖。就在第二案还悬着时,第三位失踪的女性出现了。

  31岁的诺埃琳·帕特森是高档高尔夫俱乐部经理,曾做过好多年空姐,气质好、形象佳、性格温柔,是那种大家都喜欢的女神级人物。11月1日,她和往常一样下班离开俱乐部,之后就人间蒸发。家里四下寻找毫无头绪,于是报案。

  11月5日深夜,21岁的丹尼斯·布朗失联。她阳光活泼,喜欢热闹,常去酒吧聚会。当天晚上她和一大帮朋友在酒吧玩,结束后没回家,却打电话告诉父母要和朋友出门几天。父母报警说,女儿那夜在电话里,语气非常奇怪、说话方式也不像平常样子,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

  这四名女孩子,年龄在15到31岁之间,互相不认识,唯一共性就是都很出众、漂亮。

  警察们根据这些线索,推测可能是个连环绑架犯在作案,而且极大可能凶手是男性,专挑年轻貌美的姑娘下手。针对这个特点,珀斯警方全面展开搜捕。与此同时,这一系列案件几乎成为当地的头号新闻,也令全市陷入恐慌。警方不停呼吁女性出门时务必结伴,不要独行,也鼓励群众举报可疑情况。可惜案件调查依旧毫无进展。

  逃出魔窟的少女

  不久后,惊人的转机出现。

  1986年11月9日,天色擦黑,珀斯近郊一家商店门口,一位全身打着哆嗦、半裸的年轻女孩突然冲进来,跑向店主寻求帮助。一连串“救命啊!我被绑架了!”的喊声让老板立刻报警。

  几分钟后民警赶到,将她带回警局详细了解情况。

  这位女孩名叫凯特·莫伊尔,17岁。当情绪逐渐冷静,她断断续续把自己的经历诉说出来——

  “昨晚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对男女开车停在身边。那女的冲我笑,说天晚了别独自走,要不要搭顺风车。我当时还以为遇见热心好人,没多想就上了车。途中他们告诉我,他们叫艾琳和詹姆斯,也都刚下班。我正和他们闲聊,哪知车子突然转进陌生小道,男人掏出刀顶住我脖子,让我别喊,喊就弄死我。我整个人吓傻了,被他们直接带进所住的房子。之后他们强迫我给家里人打电话报平安。我电话里故意提‘喝多了,今天要住朋友家’,其实存心提醒妈妈不对劲,因为我根本不喝酒,可惜她没察觉。打完电话,我小心翼翼问对方‘你们会杀我吗’。男的笑说,只要乖乖就不动你。

  “这一晚上,我被他们逼穿着内衣跳舞,还陪他们看‘洛奇’电影。结束后,那男人侵犯了我,女人就在旁边看。接下来他们要我吃安眠药,还拿铁链把我锁在床上,不过我把药囤在舌头底下,等他们睡着后偷偷吐出来塞到床垫下。

  “第二天一早,那男人有事出门,只剩女的。趁机我主动找她聊生活、家庭、爱情,慢慢让她放松下来,甚至把我的手铐解开。趁她松懈,我在录像机后面塞了个写有自己姓名、地址和电话的纸条。正聊得起劲门外忽然有人敲门。她吓唬我‘敢出声杀了你’,然后自己出去开门。我环顾屋里环境,发现一扇窗子居然没锁。我拼命翻窗跳出,一路狂奔进了这家便利店逃生。”

  警察们开始有些半信半疑,认真追问细节后,越来越感到事态严重。

  凯特说,早上和艾琳闲聊时,看到桌面摊着报纸,正好是关于丹尼斯失踪的报道,她还指着报纸说像她那样大的姑娘肯定照顾得了自己,说完还得意大笑,感觉她和失踪案脱不开关系。

  此外,凯特透露,她在屋里药瓶看到过大卫·约翰·伯尼这个名字,怀疑真名就是詹姆斯。这一下,几位老警察神色一下凝重起来,大卫的名号他们可不陌生。十多年前,这个人在警方有个外号,叫“飞车悍匪”,跟一个叫凯瑟琳的女人联合作案,盗窃不断,警方当年为此头疼至极。现在看来,大概率就是他们俩干的这些事了。

  扭曲的亲密关系

  自从第一次作案后,这对“夺命鸳鸯”的犯罪模式固化为:凯瑟琳先诱骗被害者,二人共同控制,继而长时间虐待被害者(并录像),然后杀害,最后合作抛尸。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的行为甚至有所“升级”。在后续的案件中,凯瑟琳的参与度更深,有时会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言语和身体上的侮辱,以取悦大卫并证明自己的“价值”。这起案件最核心的恐怖之处,不在于杀戮本身,而在于杀戮在大卫和凯瑟琳关系中所扮演的扭曲角色。

  主导者大卫是一名前拳击手和保镖,体格强壮,内心充斥着对女性的憎恨和控制欲。他渴望绝对的服从,并通过施加极端的痛苦和恐惧来获得快感,验证自己的权力。

  跟随者凯瑟琳性格内向,看似顺从,但却有着极其病态的情感需求。她极度渴望被需要、被认可,甚至不惜通过参与最邪恶的行为来绑定与大卫的关系。她并非完全被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她是主动选择了这条黑暗之路,以换取一种畸形的“归属感”。

  此案中最为关键的物证,是那些记录着谋杀全过程的录像带。这些录像并非为了炫耀或勒索,而是他们私密的“情趣影片”。杀人后,他们会一起回看这些录像,并将其作为性行为的前戏或组成部分。

  对大卫而言,这是在向凯瑟琳展示他的“力量”与“征服”,是终极的男性气概表演。

  对凯瑟琳而言,观看这些录像意味着她完全接纳了大卫的黑暗面,是她忠诚的终极证明。通过共同“重温”罪行,他们创造了一种外人无法介入的、由血腥秘密构筑的亲密空间。杀戮,就这样从一种犯罪结果,异化为了他们情感关系中一个动态的、核心的“情趣”环节。这种将暴力高度仪式化的行为,是区分普通谋杀与系列虐杀的重要标志,也是此案让人感到深度不适的根源。

  就连处理尸体的过程,也充满了共谋的色彩。两人一起将遗体装入行李箱,一起运送到偏远地点,一起抛弃。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协作和冷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的认知。每一次成功的抛尸,都是对他们“团队合作”的一次肯定,将他们的命运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法网难逃

  然而,再完美的共谋也终有裂痕。这对情侣的末日,来得既偶然又必然。

  1992年5月,悉尼萨里山的一次普通交通检查,成为了案件的转折点。警方拦下了大卫和凯瑟琳的车,并在后备箱发现了绳索、胶带、刀具和一把手枪。这引起了警方的警觉,随后对他们公寓的搜查,揭开了地狱的帷幕。

  警方在公寓内发现的证据令人震惊:大量刀、枪、绳索等犯罪工具;一本日记本——大卫详细记录的计划和幻想,显示出其行为的高度预谋性。决定性证据是录像带,记录着虐待和谋杀过程的录像带,成为了无法辩驳的铁证。观看这些录像的警官无不感到巨大的心理冲击,画面的残忍程度远超想象。

  面对铁证,凯瑟琳为了自保,选择了与警方合作,转为污点证人。她详细供述了多起谋杀案的细节,并带领警方到皇家国家公园指认了抛尸地点。当装有遇难者遗骸的行李箱一个个从丛林中被抬出时,在场的人都陷入了震惊、愤怒与悲伤之中。

  法庭审判成了真相揭露的舞台。凯瑟琳试图将自己塑造为受大卫精神控制的受害者,但检方出示的证据表明,她是一个清醒的、积极的共犯。

  最终,大卫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凯瑟琳因多项谋杀罪被判刑,但因作为污点证人,她在服刑十余年后于2005年获准假释出狱,并改名换姓开始了新生活。这一判决结果在当时和现在都引发了巨大的公众争议,许多人认为她的刑期远不足以抵偿其罪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澳洲“夺命鸳鸯” 尚法斋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