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喜添孙却遇噪音烦恼 楼上楼下老邻居闹僵

社区调委会联合物业发力解开心结

章炜

本文字数:1589

  □  记者  章炜

  “几十年的老交情,差点因为这点事闹僵,多亏了调解员和物业的帮忙!”近日,在闵行区莘庄镇莘松一村居民委员会的调解室里,张阿姨握着调解员高青的手感慨道。原本和睦相处的上下楼邻居,因夜间噪音和楼道堆物问题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在调委会、物业的联合介入下握手言和,签订调解协议。

  “我们家吵架不关别人事,随便去投诉”

  据悉,李阿姨与张阿姨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邻里关系一直十分融洽。今年,张阿姨家喜添金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事,却因楼上李阿姨家小夫妻频繁的夜间争吵打破了平静。“半夜里又是吵架又是摔东西,声音特别大,我家小孙子经常被吓得大哭,根本没法好好休息。”张阿姨表示,为了噪音问题,她多次上门沟通,起初李阿姨的儿子还能耐心回应,后来逐渐不耐烦,甚至放言“自家吵架不关别人事,随便去投诉”,这让张阿姨十分气愤。

  在一次深夜噪音引发的争吵中,李阿姨的儿子突然指责张阿姨家在楼道堆放杂物,影响通行安全,要求她先处理自身问题再谈噪音事宜。为避免冲突扩大,次日下午,两人共同来到社区调委会申请调解。

  楼上吵楼下堆,邻里矛盾升级

  调委会受理纠纷后,立即展开前期调查。张阿姨坚持认为楼上噪音严重侵害自家生活,尤其是影响孙子身心健康;李阿姨则表示,家中确实有过几次争吵且已批评过子女,但张阿姨将其他声音也归咎于他们家,连正常走路声都上门指责,无奈之下才提出楼道堆物问题。

  考虑到纠纷涉及公共区域安全,调委会随即联系物业共同参与调解。调解现场,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张阿姨要求楼上彻底停止噪音侵害,李阿姨则坚持让张家先清理楼道堆物,同时希望对方不要无端指责正常生活声音。

  见状,调解员立即安抚双方情绪,待场面平复后,物业首先对楼道堆物问题发表意见:“楼道作为消防通道,堆放纸板箱等杂物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居民通行,还可能阻碍火灾逃生,必须保持畅通。”随后,调解员向张阿姨普及了《消防法》规定,明确指出占用、堵塞疏散通道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

  在单独与张阿姨谈话时,调解员了解到,她并非有意激化矛盾,只是出于对孙子的爱护,加上近期照顾孩子忙碌,未及时清理门口纸板箱,面对楼上噪音时情绪难以控制。调解员随即引用《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告知其堆放杂物影响邻里生活的不当之处,同时劝说:“老小区楼板较薄,有时其他楼层的声音也可能传导过来,不妨换位思考,别让小事伤害了几十年的邻里情。”

  另一边,调解员也与李阿姨沟通,指出其子女夜间噪音确实影响邻居休息,言语过激更是加剧了矛盾。在法治科普与情感疏导的双重作用下,双方逐渐认识到自身问题。张阿姨为过度维权的行为致歉,表示会三天内清理楼道纸板箱;李阿姨也承认言语不当,承诺让子女更换静音拖鞋、给桌椅套上脚套,减少生活噪音。

  最终,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明确三点约定:张阿姨三日内清理公共区域纸板箱并恢复原状;李阿姨家更换静音拖鞋、为桌椅加装脚套;今后双方遇事友好协商,避免相互打扰。经调委会回访,目前协议内容已全部履行,两家人的邻里关系也恢复了往日的融洽。

  【调解心得】

  本案能调解成功,成功化解纠纷,关键在于调解员前期充分调查掌握矛盾根源,全程以法律为依据,同时注重情感沟通。调解员事先实地调查两家居住的情况,充分掌握纠纷产生的背景、矛盾源头,这是成功化解纠纷的基础。其次,坚信法律是化解矛盾最有效的手段。法律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是最终调解成功的重要原因。此次案件中,张阿姨一开始并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认为自己才是受害方,堆物只是小事,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但事实上,老旧小区多为楼板房,楼层之间比较薄,正常的走动都能发生声音,如果能做到尽可能降低侵害带来的伤害,邻里矛盾也能减少。邻里相处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遇到纠纷保持冷静,优先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共同维护和谐的社区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喜添孙却遇噪音烦恼 楼上楼下老邻居闹僵 章炜2025-11-07 2 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