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畅 记者 徐荔
“免费的背后其实早已标好了价格……”
近年来,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文化产业呈现蓬勃生机,成为青少年休闲娱乐、社交互动乃至学习成长的重要平台。而繁荣背后潜藏风险。
近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成年人通过游戏账号交易诈骗未成年人的案件。被“免费”吸引的男孩一步步落入骗子的圈套,短短几个小时就被骗近6万元……
3个多小时,未成年人被骗数万元
2025年2月,某视频网站的一名网友以免费赠送游戏账号为由添加小亮(化名,未成年人)QQ后,短短3个多小时,陆续诈骗其数万元。小亮家长发现异常后报案,公安机关锁定宋某、陈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于3月6日将两人抓获。
浦东新区检察院“紫丁香”未成年人检察团队的检察官介绍:“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我们研判案情发现,具体的诈骗过程和作案手法查证不够清晰,无法准确评价犯罪行为,我们决定开展自行补充侦查。”
随后,承办检察官围绕公安机关扣押的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四部手机开展调查,梳理视频网站、QQ聊天记录等内容,并详细询问被害人及家长被骗过程,结合转账记录最终完整还原了具体的作案流程和诈骗手法。
以为“闯祸”,男孩对“客服”言听计从
2025年2月23日凌晨,陈某在某视频网站上免费赠送游戏账号,吸引了未成年被害人小亮。当天下午,陈某要求小亮提供手机号进行游戏账号换绑,小亮提供母亲的手机号后,陈某以“非本人手机号导致账号违规”为由要求小亮配合处理,否则将扣款5800元。
误认为自己“闯祸”了的小亮连忙按照陈某指示添加了“客服”宋某的QQ号。
宋某通过视频连线,要求小亮将摄像头对准其母亲的手机屏幕,获取小亮母亲的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多张银行卡账户、支付平台和购物平台信息,以小亮母亲的身份注册登录多个支付平台,通过指使小亮获取验证码后转账、扫收款二维码支付、购买电子卡及代付等多种方式,骗取小亮母亲银行卡的钱财。宋某则一直哄骗小亮:“放心,这些钱都会退回来的。”
中途,有刷脸支付需求时,宋某还诱骗小亮以登录音乐软件账号为由请母亲刷脸,小亮母亲并未怀疑。直到小亮再次寻求母亲刷脸帮助,小亮的父母才发现异常,事情暴露后,宋某拉黑了小亮的联系方式,随后失联。经审计,被害人小亮母亲的多个账户共计转账或支付钱款20笔,被骗近6万元。
追赃挽损后,给孩子和父母“上课”
为追回未成年被害人家长被骗钱款,承办检察官在审讯时着重加强对两名犯罪嫌疑人的释法说理,2025年4月,宋某、陈某对被害人母亲作出了赔偿。
2025年6月23日,小亮放学后在母亲陪同下来到浦东新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向小亮开展了法治教育,并赠送“紫丁香”未检团队推出的《紫丁香·漫说》普法漫画册。“小亮,‘免费领取游戏道具’或者‘免费送游戏账号’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游戏诈骗手段,免费的背后其实早已标好了价格。”检察官翻开漫画册,指着里面的一起类似的案例说道。
小亮被骗过程中,母亲对小亮要求刷脸的操作并未立刻引起警惕,针对这一情况,检察官着重对家长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小亮母亲表达了感谢:“谢谢检察官,帮我们把孩子被骗的钱追了回来!这件事给我们当家长的敲响了警钟,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以后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自己也要多学习多了解,提高反诈能力。”
“受理该案后,我们再次认识到,仍要继续深入落实网络安全防范普法教育,让孩子们绷紧这根弦。”检察官介绍,近期,“紫丁香”未检团队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紫丁香·法援护苗工作站”等作用,结合假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宣传周等节点,深入学校、社区为未成年人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引导青少年准确识别网络陷阱,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5年11月5日,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宋某、陈某二人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广大未成年人,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涉及资金转账时要保持高度警惕,遇到相关情况要及时如实告知家长。未成年人父母也要引以为戒,注重培养孩子的反诈意识,让孩子对常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