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1月16日上午,本市十二届政协委员尧金仁应记者邀约,来到龙吴路、龙瑞路路口。随着早高峰的过去,这里的车流刚刚稀疏开来,视野也变得开阔。整条道路,可以算得上整洁有序。
“3年前,这里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尧金仁向记者展示他手机中的旧照片:画面中,一辆水泥搅拌车驶过,留下一段弥漫着烟尘的龙吴路。“最严重的是在2013年,道路扬尘污染十分严重。”尧金仁就住在附近,和许多居民一样,他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里“吃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尧金仁感到自己有责任,为居民们的公共空间做点什么。
“外行”提案 如何才能不“留作参考”?
“怎么管?”在构思提案时,尧金仁遇到了专业难题。身为太平人寿保险高管,如果是和金融办、保监会打交道,那么尧金仁是一位业务能力出色的专业人士。可在道路交通、环保领域,他就是个“外行”了。而一些主管部门对于“外行”委员的提案,往往会客客气气地“留作参考”。
“没别的选择,从上街‘吃灰’ 走起!”身为民盟盟员,尧金仁有着“不调研不发言”的信念。他给自己下了“吃灰2个月”的决心。
从那天起,无论是工作日下班回家、还是每个周末,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能看到尧金仁或步行、或驾车的身影。从机动车道到人行道,从一个路口到另一个路口,尧金仁总要全方位地实地调研几个来回。他计算着路上土方车、垃圾车、水泥搅拌车的来往频率和路线,了解沿途混凝土作业工地、渣土码头的具体方位;他也观察这些路段日常联勤联动执法力量的部署,以及对相关车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一组组数据、变量在尧金仁的记录本上汇总。带着初步的调研成果,尧金仁来到区建交委、绿化市容局、华泾镇等地,了解区内有关路段的后续整治,以及附近道路建设的规划设想、巡检执法力量、道路清扫保洁的配置等内容,寻找拾遗补缺之处。
提案落地“2个月灰没白吃”
2014年1月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尧金仁提交了《关于对徐汇区交通干道龙吴路实施整体改造的建议》 提案。回忆起当时的心态,尧金仁说:“那一次‘跨界’,我心里充满了底气。因为如果没有那2个月的‘吃灰调研’,我根本不会开口递交这个提案。”
这位所谓的“外行”委员的提案,引起了徐汇区政协的关注。3个月后,区政协十三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了龙吴路综合整治情况,邀请尧金仁列席。会上,尧金仁的发言再度让大家耳目一新。
“大家不要小看这普通的花坛,它的高度过低,雨水就会带着土壤,流失到街面。风干以后,增加了街上的灰尘。”会上,尧金仁不仅谈了对重型车辆的整治意见,还从自己的实地调研出发,谈了一些街面设施的细节问题。与会者不住地点头认同,区政协主席韦源在会后称赞道:“这些细节,不下功夫观察,看不到更想不到这些问题。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和能力、民盟盟员‘不调研不发言’的传统,我们见到了。”
在各方共同关心推动下,龙吴路整治自2014年进入快车道。区内渣土码头只减不加,大吨位清扫尘土车“开工”,各执法部门实现联动……提案建议逐步落地,路段降尘量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降低。
积极作为 曾与邹碧华一起调研基层法院
如果有人以为,尧金仁对龙吴路整体改造的提案,只是他正好作为周边居民的一次热心举动,那可就错了。
“在市政协,没有哪个专业委员会是不知道‘尧委员’ 的,”市政协研究室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翻开尧金仁近年来的部分提案表,承办单位从金融办、财政局、保监局等专业对口部门,外延至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教委、市食药监局、市文广局、市妇联、市科协等涉及法治、民生、文教等其他领域部门。提案方面,尧金仁提出过如《筹建中国(上海)保险交易所》 旨在完善本市金融要素市场的高层次专业立项,也关注着法院“案多人少”的瓶颈。
在尧金仁的手机中,至今保存有他与已故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基层法院并肩而坐,倾听群众心声的旧照片。尧金仁回忆起2014年,他与邹碧华同志的一段交集:“那时我受市政协推荐,被市高院聘任为特邀监督员。在履职期间,我多次参加邹碧华副院长的调研工作组,前往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海事法院等基层法院走访,倾听基层干警和群众的呼声。邹碧华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我勤于调研的信念十分契合。而他对法治精神的追求,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尧金仁告诉记者,在担任市高院特邀监督员期间,他切身体会到法院当时“立案难”“执行难”“案多人少”等瓶颈。特别是办案量递增带给基层干警的工作压力,给了他很大触动。随后,他向市高院递交了《关于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的建议》 个人提案,得到了崔亚东院长的高度肯定。
履职五年来,尧金仁先后提出提案48件,反映社情信息40条,先后荣获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提案奖、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他告诉记者,民盟前辈费孝通先生“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训导,时常在他心中回响,“政协委员的价值,不是开开会、拍拍手、说说话就完事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积极作为和不懈努力,把提案建议变成民生工程,把真知灼见变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事”。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