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在昨天上午开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应勇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鼓舞人心,深得人心。”“有温度,有感染力。”下午,记者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场看到,委员们争先发言,频频抢话筒,甚至“排队拿号”才能发言,气氛热烈。
市政协委员王彦表示,听了报告后感觉“鼓舞人心、深得人心。”报告中提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王彦作为一名医疗行业从业人员,一直关注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这两个领域。
王彦说她自己也经常被咨询各类就医、求药的问题。“尽管上海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但承载的就医量也很大,压力确实也比较大。医疗体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王彦建议,应该加强社区医院医疗设施医疗水平,鼓励更多的全科医生下到社区下到基层去。
王彦表示,尽管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条例,但无证照经营依然存在,说明还有很大努力空间,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
在社会科学组讨论会场,记者看到,因为要发言的委员太多,召集人采取了排队拿号的方式,让委员们轮流发言。第19位发言的洪民荣委员拿起话筒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终于轮到我了。”他认为,“报告既讲了一年,更讲了五年,重点非常突出”,并从加强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市政协常委马驰在发言时表示,“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议政府部门对重点工作作出梳理。”他指出:“比如,幼儿社区托管点仅仅开放20个,是否太‘小儿科’?”他建议未来要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
“振奋”,是昨天下午市政协农工、医药界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最多的词汇。“各条战线的发展速度超过想象。”朱同玉委员说。“实事求是,成绩突出。”胡翊群委员说。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专利成果转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关键词,委员们开展了充分讨论。
胡伟国是一名新委员。他特别重视报告中关于“全科医生”的内容。他指出:“目前在本市,仅有中山医院具备落户全科医生的资质。”胡伟国十分认同报告中关于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内容,并建议主管部门向本市更多三甲医院开放培训、落户全科医生的资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