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记者最近神奇地发现:语文考试有一项特异功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有可能全都会反映在孩子的作文里,其中,出镜率极高的是吐槽爸妈玩手机。去年,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在网上热传,因为作文里面赫然写着:“爸爸,其实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儿’,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快成手机的爸爸了。”(2月9日《钱江晚报》)
百家讲:
必须承认,小学生在作文中吐槽“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首先是对“低头族”父母的一种另类控诉,目的是为了父母克服“手机依赖症”,让手机真正回归通讯工具的本位。特别是,小学生希望父母“放下手机”,可以说是一种亲情的呼唤。中国已经进入微信时代,不仅是年轻人,一些中老年人,如果没有使用微信,便会被认为落伍。然而,社交媒体似乎是亲情的绝缘体,建立家庭圈的不多,以至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一家人同居一室,父母在低头玩手机,子女在埋头写作业。
因此,希望父母“放下手机”,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呼唤。手机等电子产品无论如何也传递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真切眼神、近旁相伴时的温暖气息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踏实,莫让过度的“低头”伤害到与家人、亲友真实生活中的互动。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还是应该在阳光下、在现实里、在家庭和事业中实现。
——汪昌莲
“痰”:
促销商品为何没有原价?促销结束了为何还在用红黄促销牌?春节临近,也是家家户户忙于采购年货的集中期。昨天,北京市发改委集中开展春节市场价格检查。检查中发现,有商超在连续促销中出现涉嫌价格违法问题,该商超将进一步被调查。(2月9日 《北京青年报》)
百家讲:
春节促销必须实至“惠”归。春节期间的促销活动,可以丰富节庆市场的供给,有利于引导与拉动消费,但务必是“实打实的”,不玩虚的、不搞噱头。只有商家拿出诚意,规范操作,才能让促销起到利民之效、惠民之功。同时,商家通过促销让商品在销售中获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薄利多销”,自己也得实惠,这才构成良性循环,是商家与消费者间的“最大公约数”,进而构筑起一个繁荣、有序、祥和的节庆市场。
消费获得感依赖于“促销”。如今,实体店面临网购的巨大冲击,而网购店又面临“新零售”的挑战……无论是逛实体店还是网购,都是一种消费体验,除了实现购物这一消费需求价值外,衍生的则是消费获得感。消费与生活密切相关,消费获得感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鉴于此,不断提升消费获得感,既是消费者权益的升级,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追求; 既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消费路径,又是实现商品供给与消费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李云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