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特派记者 陈颖婷 北京报道
在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80后的周燕芳代表是上海团女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对于第一次走上这个为民代言、为民发声的全国两会,周燕芳做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在这次全国两会中,她将如何履职,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真知灼见呢?在人代会开幕之前,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问:得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心情怎样?
答:当得知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最激动的竟然是身边同龄的朋友。年轻人或许会感觉人大代表离生活很远,但当生活周围就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就像是他们的“代言人”。所以,许多朋友也给我讲了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希望我能带到两会会场,从而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这种信任让我感觉到责任特别重大,这是种荣誉,也是沉甸甸的使命。
问:为这次全国两会你又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你是如何快速进入人大代表这个角色中去的?
答:首先,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因此我在上海认真参加每一次代表培训,了解代表履职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要向老代表学习,所以在来北京的一路上,我有机会就会向老代表取经。
除了学习之外,我还努力为民发声。在我看来,开会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为民代言,所以我这次带了建议来。我工作在一个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公司旗下有10万名员工和近百万名营销员,而我的工作主要是做客户体验。我会经常与基层一线或客户打交道,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注重搜集关于实体经济、民生保障方面的课题,这些也成了我建议的源头。
当然,人大代表不能只谈问题,因为谈问题作评论是简单的,我认为代表不仅仅要做一个问题的提出者,还要去做一个问题解决者。所以我在会前会就建议听取各方意见,集聚民意,然后从国家法律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你比较关心哪方面的内容?
答:我来自保险行业,作为基层代表,比较关注民生保障领域,因为保险业本身就与民生保障、医疗、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当下,国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我希望保险行业也能在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好作用。
三农问题关系着农村改革发展,备受关注。我非常关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是一种规避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实际上我国已经开展了近十年,但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做农险业的调研时我发现,一些地方、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特色性农产品种植品种有的没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我希望能有财政支持。另外,我建议针对贫困的农业大县,能够取消县一级的财政补贴要求,降低这一级的补贴比例,对于这些贫困地区农民能有更多的补贴,最好是减免保费。
问:今年是你第一年履职,对于今后的代表履职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答:今年是我履职的第一年,在建议的准备上还是会因经验和时间不够而有所限制,很多老百姓的呼声,我没能带到两会会场,因为这些问题我还没有经过调研和研究,仓促发声也是不负责任的。我想任何一项制度的改变或者政策的出台背后,一定要做大量的研究测算,这样才能有一个比较合理而且可行的方案。所以,在以后几年的履职中,我想我会在民生保障领域多做调研,多发声。其实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希望能在这五年里深入聚焦几个民生问题,用五年时间真正推动这些问题的改善,让我们能更好地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保障。我想这就是我做人大代表的意义所在。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