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法官手记

尊重孩子

2018年03月05日 A07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911

  □王梦茜

  说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卢梭的 《爱弥儿》 尤为深刻。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要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鲁迅在 《我们怎样做父亲》 中谈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 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可见,将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养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自立自强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父母,自认为非常“爱”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从生活起居到学业功课,恨不得一一代劳。“虎妈”“狼爸”的网红词频频出现,陪做作业、陪听课、陪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每天孩子的日程都是满满当当。但是有多少父母真正地问过孩子,给他们安排的一切是否是孩子愿意的,孩子的内心,究竟又想要什么呢?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父母处于忧心焦虑之中?“望子成龙”的梦想,又让多少家庭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付之于此?殊不知芸芸众生,大多普通,而我们又是否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龙应台是位针砭时弊的评论家,但同时又是一位柔软温和的母亲。不论她的《野火集》多么地一针见血、使人震动,她也还能写出《孩子你慢慢来》那样温暖可爱的文字。书中她始终怀抱着一颗同理心,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是一样的生命,他们要彼此尊重、一起成长。好的教育,绝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不了解孩子,不以尊重、谦虚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就不会是好的教育。《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互通的几十封书信,展现出的是朋友一般的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是母子,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更是惺惺相惜的挚友。

  都说父母对子女之爱,最为无私,而这种“无私”,并不是父母在物质上赋予了子女多少,也不是父母在子女的人生道路上替他们谋划、包办了多少,而是父母是不是真正懂得,怎样不带功利目的地尊重子女的天性,呵护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成为更好的社会公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尊重孩子 2018-03-05 2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