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一家之“盐”

智能手机被锁48年 也是侵害消费者权益

2018年03月06日 B06 :读者呼声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61

  □史洪举

  最近一位上海妈妈就经历了一件让听者沉默看者流泪的事!一个不在意,她的手机被锁屏48年。前一阵子,陆女士2岁半的儿子拿她手机玩。等她再拿到手机时,手机上显示iPhone  已停用,请25114980分钟后再试一次。也就是说,要过将近48年后方能解开这台 iPhone。而陆女士咨询技术人员后得知,这种情况只有刷机或者等待。(3月4日 《钱江晚报》)

  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时,为防止他人偷窥隐私,或者避免手机遗失后导致更大损失,往往会设置手势密码、指纹密码、数字密码来保护安全。设定了解锁密码后,他人无法擅自打开手机,让消费者隐私等得以保护,并避免了小孩随意使用手机。特别是,一旦手机失窃后,小偷也无法使用手机,存贮在手机上的相关信息不被泄露,手机银行、支付宝等APP中的财产不被窃取。也就是说,有了难以破解的解锁程序,失窃的智能手机仅会导致手机本身价值的损失,不会带来财产被窃取,隐私被泄露等间接损失。

  但不能否认的是,消费者难免有忘记手机解锁密码的时候,或者不知道密码的小孩背着家长暗地解锁导致手机被锁定。虽然说,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手机用户,厂商并无直接责任。然而,手机长时间被锁定无法使用,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别说48年,就是短短的一两年哪怕几个月,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受到极大损害。要知道,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周期非常短,甚至不到一年时间,某款智能手机就会落伍。而且,很多智能手机中存储着通讯录、照片、视频等个人资料。长时间无法解锁使用,或者刷机后清空手机的做法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为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获得更好的体验。输错密码不该对使用智能手机带来毁灭性打击。作为提供技术支持的厂商,理当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破解方案,而非让无法解锁的智能手机沦为废品一个。就像人们使用银行账户、手机号那样,如果遗忘了账户密码或者遗失了银行卡、手机卡,完全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挂失、补办,相关权利基本上不受影响。

  作为智能手机的程序设计方,完全应该顾及到消费者遗忘开锁密码或者长时间输错密码导致手机被锁定这一现实。在解锁程序上开辟相应的特殊通道,而非仅仅让消费者长时间等待或者刷机。如设置手势解锁或者指纹解锁的,在程序上可以在留存备用的数字密码,当用户多次输错密码导致手机被锁定后,可通过输入备用密码解锁。或者用户可持有效身份证件,通过售后服务中心解锁。这样既避免了手机丢失后扩大财产损失,又不至于让无法解锁的手机成为废品。让消费者真正地享受智能化带来的实惠,而非总是被智能工具牵着鼻子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智能手机被锁48年 也是侵害消费者权益 2018-03-06 2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