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随笔

法官手记

一位女诗人

2018年03月12日 A08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881

  □王晓越

  2015年2月,她出版了 《月光落在左手上》 和 《摇摇晃晃的人间》 两本诗集。她的诗只是“写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心意写一些分行的句子”,在“我的博客我的地盘”里无所顾忌地展示出来……让人看了心痛、悲悯或者充满柔情,她是“莎士比亚的妹妹”,她的名字叫余秀华。

  上世纪2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假设16世纪的莎士比亚有一个具有特殊天才的妹妹,她和哥哥一样富于想象力,她在阁楼里偷偷地写几页诗文,不过她一定会小心藏起来或是烧掉。莎士比亚的妹妹一颗诗人的心关在那个压制女性时代一名女子的身体里而纠缠不清,最终因激昂、愤怒,不得不在一个冬夜自杀。伍尔夫预言:“我相信假使我们再活一百年左右……那么那个机会就来了,那个死了的诗人,莎士比亚的妹妹,就会又活在她已经放下了很久的肉体里。像她的哥哥那样,她由她的前辈,那些无名的女性的生命里吸取生命而又转生了。”

  余秀华六岁开始学习走路,从此摇摇晃晃行走人间。上学、辍学,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生子,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带大孩子。她自称是“一个残疾得很明显的人”,但对文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小时候,她把诗写在日记本里给老师看,老师留言“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长大后,她把诗放入博客给亿万人看,读者评价“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让人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余秀华的诗直面人生,正视伤痛,她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也有许多许多失落”,在与命运的搏击中,她不绝望、不退缩、不放弃,温柔而坚强。余秀华是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惜弱怜贫的道德基因和诗情画意的文化基因的国度。

  如今网络传播渠道畅通,饱受唐诗宋词熏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仓廪渐实,极度渴望精神世界的丰满。余秀华生逢其时,靠着不懈努力,领受了艰难人生的丰厚回馈,自由地分享着因灿若星河的先驱努力奋斗而开创的盛世华年。我们也是幸运的,通过现代传媒分享了余秀华带给我们的阅读盛馔,从她的诗歌里阅读各自人生,吸取丰富营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8 一位女诗人 2018-03-12 2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