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周末博客

那一年有关救护车的记忆

2018年03月16日 B03 :周末博客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946

  徐 荔

  选择本期“法治剧焦”选题的时候,看到了纪录片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的开播,它讲的是本市急救员的故事。一瞬间将那年上救护车的回忆找了回来。

  不知道多少人有被救护车送到医院的经历?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经历一次,的确是种特殊的人生体验。而在那之后还能完完整整在这里回味的人,一定会感慨生命真美好,且过且珍惜。比如我。

  上救护车,是在3年多前,因为生孩子。记得那天晚上,准备睡觉时,羊水竟然破了,于是按照在“准妈妈”课堂上学的,强装镇定地躺平,交代老公打120电话。然后就在“漫长”等待中忍耐着一次次阵痛,暗暗埋怨救护车来得真是够慢的。其实那天也就等了大约20分钟。

  躺在床上的我看到急救员的时候,真是眼泪也要掉下来了,可是我明显感到急救员轻轻叹了口气。几秒钟之后,我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无奈了。

  干这行有时真是力气活,他们需要将当时体重近140斤的我小心翼翼地抬到一张床单上。手脚很轻,不敢弄痛我。而且用的是床单,不是担架。虽然好奇,但疼得无力的我也是真的无法发挥作为一名记者的好问精神了。

  为了确保安全,急救员让我的老公也一起当了壮劳力,就这样抬着我从三楼一直到楼下的救护车上。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愿意回忆那一路的状态……真的,如果可以,我一定会重来一次,镇定、微笑,不把自己整得像待宰的羔羊。

  在上救护车前,我还一度“乐观”地想参观一下车内装潢,毕竟难得一次机会。然而,现实真残酷,在车上,除了痛得紧闭双眼,默念赶紧到医院,其他根本有心无力。那位男性急救员还一遍遍告诉我,忍着、忍着,千万不要在车上生……虽然没有回嘴,但内心在吐槽:忍住这件事,要不你来试试?

  最后,当然是圆满结局,救护车及时赶到医院,将我送入待产。急救员们可能也抹了一头的汗,避免了一个叫“车生”的孩子出现吧。

  现在想想,挺佩服急救员们的心理素质的,不管是痛得嗷嗷大叫的孕妇,还是状态不堪的病患,甚至是那些“血腥”的事故现场,他们都要面对患者或是患者家属的焦急,冷静处理,尽可能地急救,找寻生机。

  也许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有上救护车的经历,这是好事。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纪录片,或是过来人的经历,去了解院前急救工作的不易,对急救人员、对医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也多一些对生命的珍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3 那一年有关救护车的记忆 2018-03-16 2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