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16日上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及校外培训机构时这样介绍,“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3月16日 《法制晚报》)
这段妙语形象的说透了眼下的校外培训机构状况。眼下,很多家长盲目迷信校外培训机构,纷纷不惜耗费巨资把孩子送到各种校外培训机构补课,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而且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杭州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到了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70.9%,3个班以上的占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学参加5个班以上。但并不是每一位孩子上培训班都有效果,有的孩子花费几千元、上万元学费上了补习班,结果成绩不进反退。
广大家长“错把忽悠当翡翠”,迷信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除了工商、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的执法和处罚不够之外,最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家长缺少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才让家长迷失了双眼,不能看清校外培训机构的真面目。
很多家长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错误教育观的误导下,看到别人家孩子报了培训班就盲目跟风,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是否需要上培训班的实际。另一方面,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长都想让孩子从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剧了家长的焦虑。不少家长在功利教育观和焦虑心理下,为了让孩子在小学入学、“小升初”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想通过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快速提高成绩,多掌握点特长,忽略了孩子成长规律,不认清校外培训机构的真实实力。
如何破解家长“错把忽悠当翡翠”这道难题,切实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首先,教育、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必须负起监管职责,出重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严查、严惩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行为。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用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普及教育,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养,引导广大家长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用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教育孩子,主动减轻孩子的负担,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需要给孩子报培训班,不再盲目给孩子报培训班。
再次,要让孩子长出一双慧眼,清醒、冷静看清校外培训机构的真面目。
最重要的是,学校和老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成效,尽可能把孩子成绩的竞争交给课堂决定。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