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模范妈妈”期盼早日回家

2018年03月23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554

  刘欣楠 制图

  □法治报记者 徐荔

  回家,是许多服刑人员的心愿。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服刑的阿艳也是其中之一。她急切想要重获自由的原因是家人,为了早点回家,她的确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不错,也由此获得了减刑2个月的“奖励”。然而,阿艳却高兴不起来,觉得刑期减得太少了:“警官,你对我的要求我都做到了,可为什么还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希望,我女儿该怎么办,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

  阿艳为何如此回家心切?她的女儿究竟怎么了?

  她曾经是“模范妈妈”

  阿艳曾经是别人口中的模范妈妈。她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县城,从小就跟随父母来到了上海。豆蔻年华时,阿艳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那时的她和许多少女一样,对爱情充满幻想。于是毕业后,阿艳就和他结婚了,之后两人生下了一个女儿。阿艳的工作虽赚不了大钱,但要应付日常开销并不成问题,一切看似一帆风顺。

  然而没过多久,阿艳就发现女儿似乎和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孩子的目光总是呆滞,脖颈转动看上去有点困难。阿艳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了检查,结果让她崩溃:这个看上去可爱的孩子居然患有小儿大脑性瘫痪,也就是俗称的“脑瘫儿”。

  阿艳不知为这个结果流了多少泪,更让她难过的是,这个结果似乎只是她一个人在承受。孩子的父亲对女儿的病情并不关心,当阿艳提出要为孩子治疗时,甚至还遭到了婆家的反对。阿艳认为这都是婆家重男轻女思想的缘故,当女儿出生后,婆家就没有给过她好脸色,如今孩子查出有病,更加得不到他们的关心,连带着阿艳也得到了不少冷眼。

  丈夫对孩子不闻不问,对阿艳也冷言冷语,久而久之,这个家就破碎了。阿艳选择了离婚,孩子归她抚养。为了让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阿艳一个人带着女儿四处就医,跑遍了上海各大医院,也访遍了全国各大有名医院的专家,她始终坚持带着女儿做康复治疗。

  慢慢地,女儿偶尔能够在别人或仪器的帮助下站立起来,阿艳似乎看到了希望。但希望只是一瞬间的。让阿艳无法接受的是,尽管她如此尽心尽力,但女儿的病情仍然毫无进展,每个医生都告诉她,孩子的脑瘫无法治愈,残疾将伴随她女儿终生。

  阿艳在绝望之余依旧坚持着,为了照顾女儿,阿艳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所有的心力几乎都扑在女儿身上,她为女儿付出的这一切让周围的人感动,一度赢得了亲戚、邻居的交口称赞。

  2010年,又一件事让阿艳陷入了人生低谷,她的再婚丈夫被查出患了癌症,只能靠治疗维持生命。这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几乎致命的打击,而这也成了阿艳走上犯罪道路的直接原因。为了维持女儿和丈夫的治疗,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阿艳竟然开始贩毒。

  谎言背后的真实原因

  2010年底,阿艳就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3个月。在那之后,阿艳还是没有悔改。2011年年底,公安机关在阿艳的住处查获了多包用塑料袋包装的白色晶体和用塑料袋包装的红色药片等。经鉴定,那些白色晶体中都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也就是“冰毒”,红色药片中则含有咖啡因成分。

  2012年2月,阿艳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1.6万元,刑期到2019年12月28日止。

  2012年4月,阿艳被押至上海市女子监狱服刑。

  初到女子监狱,阿艳的表现并不好,她一直记挂着生活无法自理的女儿和患病的丈夫。而且,阿艳还有位90多岁的母亲,老人家身患多种疾病,眼睛也不太好,看不清东西。阿艳入狱后,老母亲和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可是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两人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要怎么生活?阿艳非常担心。

  起初,阿艳的丈夫还会在接见日看她,给她带去母亲和女儿的消息。但阿艳在那之后并无法安心,反而会更加焦虑。而要是丈夫因为病痛无法来接见,阿艳的情绪则会更加不稳定,时常想事情到出神,甚至默默就哭泣起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改造。

  没多久,监狱民警还发现阿艳的严重违纪行为,她竟然编造个人信息!监狱民警根据规定,给予了阿艳扣分处罚。阿艳更加绝望了:“那么长的刑期,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种种不良心态导致阿艳在服刑初期状况频出。

  阿艳对家人的关心,让监狱民警理解和同情。其实,在他们看来,阿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问题”服刑人员,她本身是愿意积极改造的,可或许正是早日回家的念头太过强烈,才导致她的改造信心比她人更为脆弱。上有老母,下有脑瘫女儿,丈夫的身体又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身处大墙的强烈无力感让阿艳自己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心理压力。

  阿艳的主管民警一直在关心着她的思想动态,她认为每次接见和家属来信后是谈话的最佳时机。每次,主管民警都会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阿艳的情绪动向,找准谈话的切入点,一点点地融化阿艳内心的纠结,化解阿艳内心的压力,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她改造的积极性。

  在不断的思想教育与谈话中,终于从母亲、女儿、妻子责任的角度打开了阿艳的心结,了解到阿艳违纪的理由。原来,阿艳编造个人信息是为了让一个朋友能来监狱看望她。入狱前,阿艳曾拜托这位朋友照顾家人,为了及时了解女儿、母亲、丈夫的生活状况,阿艳就谎称这个朋友是自己的姐姐……阿艳非常后悔,她以为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欺骗,却不料还是无法瞒过监狱民警的眼睛。

  根据阿艳目前的状况,若是无法放下那颗挂念家人的心,那么阿艳是不会安心服刑的,甚至会导致恶性循环。于是,主管民警答应阿艳,监狱民警会通过电话联系阿艳的家人,了解他们的情况,至少半月一次,并且及时将情况告诉她。

  这样的结果让阿艳有些意外,她以为在监狱只有严格的惩罚,没想到监狱民警竟然会站在她的角度,这样理解她,想她所想,急她所急。而且主管民警的那些承诺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真的几乎每半个月就会将家人的情况告诉她。

  获减刑却茶饭不思

  得知母亲和女儿的生活在朋友、社区的照顾下并无大碍后,阿艳的心态渐渐稳定了,表现也越来越好。她对监狱民警的信任越来越多,一遇到什么想不通的事,就会主动向监狱民警反映,因为她相信监狱民警说的,只要好好努力,认真悔改,就可以早日回家。

  为了出狱后能够有一项谋生技能,阿艳还听取监狱民警的建议,主动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且获得了餐厅服务员的初级证书。

  2015年8月,阿艳被裁定减刑2个月。这本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阿艳却表现得很沮丧。主管民警发现,自从拿到了这份裁定书,阿艳就茶饭不思,常常独自发呆,有时拿着女儿的信默默流泪。

  “我努力了那么久,可是刑期还是那么长?”阿艳在与主管民警的谈话中绝望地说,“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现在几乎都看不见了,万一……我女儿该怎么办?”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愧疚感让阿艳的状态又回到了初入狱时候的那个她。而且因为阿艳的情绪低落、表现阴郁,同她一个房间的其他服刑人员也都不大愿意与她多说话。

  家人是阿艳的软肋,也会是她振作的动力,这是监狱民警针对阿艳情况所分析出的结论,想要阿艳重新恢复信心,还是要从家人角度鼓励她。于是,阿艳的主管民警和阿艳的女儿进行了电话沟通,不但转达了阿艳的关心,也了解了不少阿艳女儿参加社区、街道等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的消息。当得知社区资助阿艳的女儿买了一台电脑,并且教会她打字后,民警鼓励她用电脑给阿艳写一封信,也算是给母亲一个惊喜。

  被女儿的信“治愈”

  没多久,阿艳果然收到了一封女儿寄来的信。主管民警将信交给阿艳,阿艳的眼中满是意外,女儿怎么会“写”信?当阿艳打开信后,她哭了,信的内容是用电脑打字而成的。阿艳知道女儿的双手根本拿不起笔,对她来说,想要看到女儿写的信曾经是一种奢望,然而现在女儿竟然给她打字“写”信了。在信中,女儿不但告诉了阿艳自己的生活近况和参加各类活动的信息,还鼓励妈妈一定要好好服刑。

  懂事的女儿双手行动不便,却还是努力写了一封信鼓励自己,阿艳的心中百感交集。短短一封两页纸的信,阿艳看了很久很久。待到自己情绪平复后,阿艳看向民警的眼神亮了许多,也更有了一份坚定的神采:“警官你说得对,以前的事都翻篇了,我只有向前看才能积极争取今后的机会。你和女儿都没有放弃我,我怎么能放弃我自己。我以后的改造不光是为了早日出去照顾女儿,也为了不辜负您这么长时间来为我做的这么多事。”

  阿艳的变化越来越大,即使接见时,丈夫因病没能来,阿艳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坐立不安,而是能耐心地等待主管警官帮忙电话沟通,了解家人情况。打开心扉后的阿艳不但恢复了正常的服刑状态,性格也日渐开朗,与其他服刑人员的沟通也多了,不再自我孤立。

  “我要带着一颗赎罪的心投入改造,学会珍惜、知足,感恩每个帮助过我的人,更要感谢监狱民警给我的机会,我会吸取以往的教训,彻底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改造。心存感激,诚实做人。”这是阿艳在思想汇报中写的话。

  看着阿艳的进步,监狱民警也很欣慰,他们也希望阿艳能够在剩余的刑期中踏踏实实,早日回家尽一个母亲、女儿、妻子的责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模范妈妈”期盼早日回家 2018-03-23 2 2018年03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