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功能强大”的量子水、量子袜、量子眼镜,“包治百病”的量子医疗仪器,“一本万利”的量子投资机会……近年来,随着我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上天、“京沪干线”落地,越来越多贴着“量子”标签的商品、商机不断涌现,让不少消费者解囊,即便价格不菲。
这些“量子商品”真的像宣称的那样“神奇”吗?今年“3.15”前夕,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
谎称“量子”能返老还童
在淘宝上搜索“量子”,林林总总各类“量子商品”有上百种:量子水、量子项链、量子烟盒、量子眼镜、量子车膜、量子防辐射手机贴、量子超瓷能量碗……仔细搜索,还有不少量子保健商品,有的甚至打出“量子医学”的概念。
这些商品的共同点是“功能强大”、价格不菲。比如量子袜,既能“防臭”还能“增加能量”,一双价格在30元以上; 一款宣称可“直达肌肤底层”的量子美颜喷雾,要价88元; 一款“5S升级版量子富氢水杯”标价798元,显示30天内已售出25件……最贵的一款“量子超能共振器”号称内含“60核量子芯片”,标价16800元。不仅能“快速消除乳腺增生、子宫囊肿”,还能“对调理前列腺、增强肾功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记者随机点进一款“量子弱磁场检测仪”的售卖页面,售价4000余元的这款仪器,宣称“一分钟就可以知晓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不用声波扫描,不用核磁共振,更不用抽血化验或照X光,只需要现场手触就可以获得数百项健康数据”。
还有些人和组织,则将量子概念进行规模化运营,甚至作为传销和非法募资的工具。记者搜索发现了一家名为“中国量子产业控股集团”的网站,看起来非常“专业”的网站上,声称拥有“专利技术30多项,生产基地及养生体验基地20多处”,产品包括:量子手环、量子茶具、量子能量酵素、量子共振检测仪、量子活化杯、量子加能床垫,甚至还有量子返老还青舱。
深圳一家名为“龙爱量子”的企业,号称旗下有量子农业、量子工业、量子医学、量子养生等“九大运营板块”,只要消费8.5万元可以增值13.5倍,大约赚115万元还能免费养老。警方将其定性为“保健产品传销”,已在全国多地进行查处。
“量子+生活”全是骗子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介绍,所谓的量子水、量子药、量子肥料等都是忽悠大众的名词,将本应纯洁的学术领域炒作得乌烟瘴气。可以说,所有这些宣传都是假的,跟量子根本没一点关系。
一件产品量子不量子,看什么?郭光灿院士给出了说法:“判断一个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叠加性,如果没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专家指出,量子技术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目前所谓“量子+生活”的产品,几乎都是骗人的东西,这些嫁接、炒作的概念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举例说,他有亲戚挂了一个“量子挂坠”在胸前,认为它每天能辐射出一些东西,可以防癌; 还有人说用“量子波”打到油桃上面,这个油桃长出来就会对身体特别好。“联想到当年有人炒作所谓的‘纳米水’,让人哭笑不得。”
“量子概念很受关注,当各种机构在排着队等投资份额时,如果有个资管计划或理财产品请您投资一个前途远大的量子公司,门槛也不高,几十万元就可以,请千万小心。投资需谨慎,别把骗子当量子。”一位量子领域知名科学家在微信朋友圈里说。
吹得越神乎猫腻越惊人
量子是一个听上去便高大上的概念,但到底什么是“量子”?一般人恐怕也说不清楚。一些无良商家正是利用人们对量子似懂非懂、盲目崇拜的心理,开发出量子产品——卖点是功能强大,特点是神乎其神,落点是不菲售价。
这一轮“量子产品热”似曾相识。曾一度被商家热炒的“法藤钛项圈”,就是利用老百姓对钛这种金属的不了解,号称能调节人体电流、治疗颈椎病,最后被证明作用微乎其微,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类似的还有曾热卖的“磁化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功能水。
其实,量子产品也好,形形色色的概念产品也罢,无论被商家吹捧得多么高端神奇,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就不难识破。比如,一款所谓的“量子弱磁场检测仪”产品,宣称“一分钟就可以知晓自己身体健康情况,得到几百个健康数据”,可以“完全代替声波扫描、核磁共振、抽血化验、X光照射”,这显然是荒谬的。
试想,如果真如此,那医院那些设备还有何用?再比如一款“量子超能共振器”产品,声称能“快速消除乳腺增生、子宫囊肿”,还能“调理前列腺”,堪称是“雌雄同体”的“治病神器”。还有所谓“增加人体能量”的量子袜、“释放量子信息”的量子水、“令人逆生长”的量子返老还青舱……都违背了人们基本的常识认知。这些产品吹得越邪乎,背后的猫腻就越惊人。
【专家】
别让“蹭概念”骗公众
专家表示,量子技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精密探测,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其实作为消费者,有时候拆穿骗局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坚守常识这条底线,别在一堆高大上的名词面前丢失了判断力就够了。当然,面对量子产品乱象,也不能仅依赖消费者自己的免疫力,监管部门也应该出来“露一手”“走两步”了。
“量子通信的概念炒得过热,我有些担心,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潘建伟告诉记者,一方面民众对概念的崇尚产生崇拜感; 而另一方面科普做得不够,一些商家就“蹭概念”,欺骗民众。
“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专家指出,量子技术的前景应用非常好,但真正应用到百姓生活可能还要数年。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不科学的炒作,扰乱了市场,使这个领域失去民心。
据介绍,依托中科大等高校的量子科研成果转化,我国已成立了科大国盾量子技术公司等一批量子信息企业。量子通信目前已经可以解决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在保障信息完整性、认证和签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正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潘建伟表示,如果将来在手机上增加量子传输密钥的芯片,量子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并非不可能。
“假冒产品多了,将来大家对好的、坏的量子产品都会有反感。”科大国盾公司总裁赵勇认为,量子概念的滥用对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会产生负面效应。
专家认为,对于这种“蹭概念”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通过整治虚假广告等手段予以规制。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普,让科学的概念能在权威平台一锤定音,发挥“知识分子”“墨子沙龙”“果壳”等科普账号和平台的作用,让概念无法被不良商家所利用。
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涉及科学概念,应该从正规平台获取正确的信息。
【相关链接】
名词堆砌毫无逻辑
火眼金睛辨别真伪
所有这些量子方面的应用,其实都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比如叠加、纠缠)。这都是在科学家团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刻苦攻关下,一步一个脚印啃下的“硬骨头”。因此现在市面上涌现出大量的宣称用了量子技术的产品和概念,便很值得我们用火眼金睛去辨别真假了。
量子水——通过载体与水接触后释放量子信息和能量,对水进行量子级别优化;
量子能量袜——经过量子植入后的量子袜能释放能量波、远红外线、负离子等有益物质。能量波能让人体的分子处于较高的振动状态;
量子谐振转植技术——结合量子纠缠与晶体谐振理论,以量母元素高频能量波的三大特性为导向转承,根据原子分子共振原理研发的量子农用灌溉器和土壤调理剂;
量子医学——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
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一些名词堆砌,却毫无逻辑可言,既没有科学文献的支撑,也没有任何能证明效果的实验数据。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无非就是商家的一种“名词嫁接能力比赛”罢了。
事实上,科学上说的“量子信息技术”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的新型革命性技术,比如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是科学背景、资源投入,还是实验建设、人才培养,量子方面的研究都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事情。
比如量子计算机,为了保护量子比特的相干性,往往需要一个封闭的、真空的、极低温的、隔绝外界电磁干扰的系统,这种全世界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都无法达到的严苛条件,试问有哪个袜子厂商能具备呢?
再比如我们都关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它之所以能顺利升空,依靠的也是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这种资源、人力、技术上的巨大投入,连欧美大国都羡慕不已,哪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可以承担的?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