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一周之“最”

2018年04月10日 B01 :维权周刊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819

  最“主动”的服务

  北京的郭先生的在同程旅游的手机客户端,预订了北京到青岛的航班,选择了标注着旗舰店的470元价位,点击进入后,价格由470元变为659元。原来,同程旅游默认勾选了三项消费,其中一个39元的贵宾厅始终无法取消。

  据同程旅游客服介绍,它会在航班信息的页面,然后选择需要的价格,下方有个当前套餐,把那四个字点开,取消掉绿色的对钩就不会再付这个费用了。看来这样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

  专家表示,列出这些项目,应让消费者来自主进行选择,而不是通过事先勾选好,然后利用消费者可能疏忽大意,来强迫实现自己想要赚钱的目的,这种行为不能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潜规则”。

  最“夸大”的贴膏

  在一些商家的宣传中,有些起辅助治疗作用的贴膏剂成为了根除疾病的“神贴”。2015年至今,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认定为虚假宣传的有11个贴膏剂类产品,其广告宣传内容均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扩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

  郑州寸草心曾在2013年被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虚假宣传,其广告宣称“一个月软骨逐渐修复,滑膜恢复正常; 根本无需吃药打针做手术,轻轻松松治好多年老骨病”等。

  工作人员声称,正常的话,颈椎病患者使用仙草骨霸远红外贴,一般三个疗程就能治愈。专家表示,网购贴膏剂类产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最“虚高”的价格

  市民陈先生去北京大兴区的一家酒类专卖店买酒,一款售价为98元/瓶的标称为“拉菲特”的“进口”葡萄酒,扫码价格却为1399元。该店销售人员表示,实际售价相差不多的葡萄酒,如果“扫”出高价,消费者会觉得“更有面子”,更愿意购买。

  专家表示,商家经营“高扫码价低售价”的葡萄酒涉嫌违反价格法有关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法追究商家的民事责任,也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消费者应保留好相关购买凭证、商家的宣传单张、广告等证据以便依法维权。  王建慧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一周之“最” 2018-04-10 2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