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情感档案

失婚后,我终于慢慢地长大

2018年04月18日 B04 :情感档案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3966

  贰柒 制图

  □口述:海珍 整理:林可依

  海珍曾经的生活一帆风顺。直到丈夫提出离婚,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难以接受。她怨恨丈夫,也恨“抢走”丈夫的人。

  在她怨妇式的唠叨和抱怨中,儿子也变得越来越消沉甚至叛逆。直到这时,她才开始明白夫妻离婚不应该再将仇恨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尤其是当前夫重病卧床时,她更是意识到了离婚并不全是前夫的错,自己身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反思自己,纠正自己,海珍开始慢慢地学会了改变,也学会了成长。

  40岁前,我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

  40岁之前,我的人生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尤其是在感情上,我更没遭遇过什么挫折。

  沈真是我的前夫,年轻时,我们在一个系统工作。虽然两个人在不同的企业,但因为都从事团工作,所以经常有见面的机会。我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长相也很普通。倒是沈真,长得眉清目秀,心思细腻。用别人的话来说,我们两个就是完全互补的类型。

  我们的感情应该算是水到渠成。工作中接触久了,彼此都有了好感,也说不清到底谁追的谁,反正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和沈真结婚的时候,他们家条件并不好,家里兄弟两个,他是老大。全家四口人挤在棚户区的一套老房子里。后来自己把房子隔一隔,隔出一间小间来,就算我们的婚房了。

  不过我不在乎,从小我就是这样的性格,特别吃得起苦。家里姐妹几个,只有我最像男孩子,从来不要漂亮衣服穿,也不讲究吃什么、用什么,还经常保护几个妹妹,连男生看到我都害怕,不敢欺负我家的妹妹。

  也是因为我这种性格,所以才在单位里特别“混”得开,同事喜欢我,领导也喜欢我,他们说我不娇气,讲义气,所以特别信任我,就这样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了单位的专职团干部。

  和沈真结婚后,我还是这样的脾气,什么事都不计较。房子小点就小点; 公婆让交多少生活费就交多少生活费; 婆婆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因为我这样的性格,所以婆婆也很喜欢我,我和婆婆处得特别好,从来就没有那些让人头痛的婆媳矛盾。

  结婚后,我又生了个大胖儿子,这下我在婆家的地位更高了。公婆宠着我,沈真对我又温柔体贴,那时我的生活真的特别幸福。

  我在事业上要和丈夫一争高低

  儿子三岁的时候,沈真被单位领导看中,让他负责搞“三产”。此后,沈真接触的人多了,圈子广了,眼界开阔了,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渐渐改善了。如果我老老实实地在家相夫教子,日子一定过得轻松惬意,稳定安逸。

  但我偏偏不是那种闲得下来享清福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原来的单位调到另一家公司帮领导开起了小车。

  因为我性格直爽,干活认真,从不偷懒耍滑,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没过多久,就把我抽调出去做起了业务。

  我本来性格就不肯服输,何况领导对我如此重视,我自然拿出浑身解数,拼了命也要把工作做好。

  沈真说过我很多次,说我们家又不缺你那点钱,要你在外面抛头露面、东奔西跑地做什么?你在家给我把儿子带带好就行了。我根本没把他的话当回事,你可以在单位做领导、赚钱,我就不能有自己的事情做?

  因为刚接触那一块,我不是很懂,必然要付出比别人都多的精力和努力。那时我晚上七八点到家是经常的,每天一大早就又出门了。家里根本没时间管,儿子全都扔给了两个老人。老人管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是没问题,但谈到教育就明显有点力不从心。

  儿子上了小学,每天回来就要给他辅导功课。我和沈真回家都很晚,当然没空帮他做这些。有时候学校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背诵、默写,公婆也是无能为力。为了这事,儿子挨了老师好多次的批评,也为此哭过好几次。以前一直和我和睦相处的公婆也颇有微词。认为我这个做妈的太不负责任。

  沈真因此也抱怨更多了。

  但他们越是如此,我越是倔强,越是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何况这时我的工作已经逐步打开了局面,好不容易取得的进展,我怎么舍得轻易放手呢?

  沈真向我提出离婚时,我感到很突然。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有的外遇。我一直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注意过他的变化。我只知道他也很忙,和我一样忙着工作,忙着赚钱。

  后来我才知道,他和那个女人在一起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没有想到沈真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我当时就觉得他特别脏。这种男人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要了,所以我很痛快地答应离婚了。

  我和儿子说:爸爸不要我们了

  离婚时,沈真主动将大部分财产给了我。我用他给我的钱,买了一套复式公寓,带着儿子搬了出去。当我和儿子两个人冷冷清清地吃饭时,一想到沈真此刻正陪着那个女人,我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一股怒气。我对沈真和那个女人的怨气越来越重。在儿子面前,我也忍不住经常吐槽。“爸爸被外面的野女人勾走了。”“爸爸喜欢那个狐狸精,不要我们了。”这是我经常对儿子说的话。

  在我不知不觉地熏陶下,儿子对沈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甚至充满了怨恨。好几次,沈真来接他出去玩,他都沉着脸不愿意去。看儿子这样我觉得非常解气,同时心里也暗暗得意:沈真你有了那个野女人,却失去了儿子。我看你后半辈子怎么办?

  那时候因为想念孙子,公婆经常会瞒着沈真悄悄地来探望儿子。我知道他们的心里是不愿意我和沈真离婚的。他们甚至还提出,我工作忙,可以把儿子交给他们照顾。我每个周末把儿子接回家。可我没答应。我宁可每天放学后把儿子接到我单位,让他自己做功课。等我晚上下班再带他一起回家。

  我自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没想到儿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而且和我也很少有话说,在家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就是和我顶嘴,显得非常叛逆。后来发展到在学校也和同学不和,和老师顶嘴。老师找我谈话,我回到家又找儿子谈话。说到最后,我又忍不住拿沈真说事儿,我说你爸爸现在不管你了,他眼里只有那个狐狸精,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争气,将来有出息了,让他后悔抛下我们母子,后悔娶了那个狐狸精。

  我自以为这番说辞很有说服力,没想到儿子却轻蔑地看了我一眼,冷冷地丢下一句:“你又比他好到哪里去?从小到大,你管过我吗?”

  从那天起,我突然醒悟过来,我再也不能用这样拉仇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但起不到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我一味地责怪沈真,却从没有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难怪会让儿子对我也如此仇视。我反思自己,儿子说得没错,从小到大,我又管过他什么呢?离婚前,一直是公婆在管他; 离婚后我也只是每天把他带来带去,不是把他一个人扔在办公室做功课,就是让他在饭桌上看着我和别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我自以为对他很好,可我究竟好在哪里呢?连话都没时间和他说,更别提静下心来和他聊聊,问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了。

  我忽然间发现,自己以前确实做错了,尽管我看似得到了名利,却缺席了儿子的成长过程,在母亲这个角色上严重缺位。我根本就是个失职的母亲。

  失去婚姻,我却学会了成长

  我很快打了申请报告,要求调到办公室做行政工作。领导找我谈了很多次,说很欣赏我的业务能力让我再考虑考虑,但都被我委婉拒绝了。我一心只想到办公室去,工作时间稳定,下班就能准时到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成长。最后领导只能无奈答应了我的请求。

  从此,我谢绝一切无关紧要的应酬,下了班就回家,给儿子做他最爱吃的菜。陪着他一起做作业、看电视、聊天。开始,儿子很不习惯,可渐渐地,我发现他对我的态度改变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犟头倔脑,老是给我脸色看。偶尔还会和我聊聊他们学校的趣事。在他面前,我也不再说沈真的不是。反而鼓励他多和沈真接触,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怎样,沈真都是他父亲,这份血缘关系是无法改变的。

  前两年,沈真患了大肠癌。得到消息时,我第一时间赶去看望了他,还经常督促儿子去看他。知道他现在的老婆不太会做家务,他动手术后,我还亲自烧了各种有益伤口愈合的汤给他送去。那次,正好儿子和他老婆都不在身边,沈真忽然感慨地对我说:“真没想到你现在会这样来照顾我,如果当年你能有1/10这样的劲头对我,我都不会和你离婚。”

  我嘴上说着:“别乱开玩笑。”心里却是蓦然一动。我相信沈真不是开玩笑,当年确实是我忽视了他,忽视了儿子,忽视了我们这个家。以前我总把他的出轨归因于男人有钱就变坏,现在我才明白其实自己也在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好,沈真的病情还处在早期,经过手术并没什么大碍。我有时候也会打个电话问问他的情况,就像普通朋友那样。经历过生死,我似乎比以前看得更通透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就让它过去吧,只要大家都能健康地活着,就比什么都重要。

  朋友都说我现在的状态比以前越来越好。我想那是因为我打开了心结,真正地放下了吧。刚刚离婚那会儿我整天失魂落魄,现在我的心态却越来越好。我曾经任性,曾经自以为是,所以常常因为争强好胜而偏执,以致痛苦扭曲。现在我学会了反省,学会了看淡,心情反而时时充盈着平淡的喜悦。

  虽然我失去了一段婚姻,却学会了成长。这样说来,离婚,也不尽是一件坏事吧。

  手记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古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够成为夫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在一起,就至少证明彼此曾经真心相爱过。但很多夫妻,一旦分手,就反目成仇,甚至将大人之间的恩怨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口不择言,拼命诋毁、羞辱对方,以此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

  然而,这种举止往往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非但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管夫妻关系怎样,父母永远是父母,如果激发孩子的怨气,甚至对父母的仇恨,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作为诋毁对方的一方,除了给对方添堵,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毕竟彼此曾经真心相爱过,多想想对方的好,反省一下自身,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海珍从自己的经历中,终于逐渐悟得这个道理,也渐渐学会了放下恩怨,理性地处理自己和前夫、儿子和前夫、自己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由此可见,失婚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会成长。即使是一个人,未来的路也不会太难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情感档案 B04 失婚后,我终于慢慢地长大 2018-04-18 2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