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余墨谈屑

高明的马屁

2018年05月28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195

  □赵威

  马屁乃阿谀奉承之俗称,廉价,且使人受用。“拍马者”嘴皮子上下一动,无须成本即收成效; “受屁者”像吸了精神鸦片,飘飘然有神仙之慨。故谚云: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千臭万臭,马屁不臭。马屁之多,可谓洋洋大观; 马屁之巧,登峰造极,俨然与时俱进之一大学问。魏晋名士高谈阔论,就连马屁也沾染上玄学思辨的意味,高明得要让人“叹为观止”。

  皇帝甫一登基,请人跳跳大神,占卜算卦,这都是例行公事,一来皇帝自己图个心理安慰,二来贵为天子,自然要问天意,堵上天下人的嘴。主持这项仪式的,必须相机行事,懂得变通,反正怎么说就看皇帝怎么高兴了。哪个当皇帝的不想让江山传至万世?所以,卜问世代是重要内容,晋代开国皇帝司马炎登基占卜,却偏偏卜得个“一”字,说明司马家的江山社稷岂不马上就要完蛋了吗?司马炎很不高兴,群臣惶恐失色。这时,就需要一个能把黑说成白的高手,出身河东裴氏的裴楷就有这能耐。上前一步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皇帝您一统天下,代表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天地一片清明、安宁啊!这句马屁不但让司马炎转怒为喜,群臣也为之松了一口气,登基现场立马一片喜气洋洋。

  悬鱼太守羊续传到第六代,有个叫羊孚的重孙,很有文采,因咏雪咏得好,人称“羊孚雪”(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可惜他的这点文采未受重用,只做了个“太尉参军”“兖州别驾”之类的小官。桓温之子桓玄起兵攻下首都建康后,加紧筹划禅代司马晋的计划。身在兖州做官的羊孚瞅准时机,南下投奔桓玄。

  桓玄未见其人,先闻其马屁声——羊孚投上的名片写道:“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什么意思呢?借用现代人之口,说出来是:桓公您就是我们在黑暗之中遇到的大救星啊!正想篡位自立的桓玄,巴不得大伙儿都来捧自己,眼见这位远道而来的仁兄如此会说话,立马传唤前来相见。会演禅让大戏的演员,演技一般都不差,羊孚(字子道)一进门,桓玄立马起身相迎,大喊:“子道啊,子道,你怎么才来呢?”大有相见恨晚之憾。恰巧,上门请罪的孟昶(刘牢之的手下,为刘牢之反桓玄失败自杀一事而来)目睹了这感人一幕,私下求羊孚:“羊侯,羊侯,我一家老小的性命就全靠你了。”

  拍马屁需要一点小聪明而已,但给领导提意见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史书一再标榜诤言进谏之士,“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身为臣子以“献可替否”为忠。何为献可替否?进献可行者,除去不可行者。陶侃临死时,官至太尉,封长沙郡公,却没留下一句“献可替否”之言,朝中议论纷纷,士大夫都为此感到遗憾。有个叫谢尚的人说了一句名言:“咱们遇到好时代了,没有乱臣贼子,所以陶公没有留下可以进言的话语啊。”这真是千古第一马屁:既拍了皇帝,四海一片歌舞升平; 又拍了大臣,当朝没有乱臣贼子;还替死去的陶侃说了好话,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马屁多了,异见就少了,而国家颓败往往就是从听不到异见开始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高明的马屁 2018-05-28 2 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