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精美的包装盒上堂而皇之地标注上具有“壮阳”“补肾虚”等功效——这样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没有准确生产日期、更没有经过相关质量检测的“保健品”,竟通过网络销往20多个省份。
无独有偶。一款成本只有20多元,掺有大量饼干渣的假代餐奶昔,在网上卖到175元,因为比正品便宜几十元且口味以假乱真,成为网店热销“爆款”。
小作坊里是如何加工成“三无保健品”的?在网络平台上为何能够畅销甚至成为“爆款”?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1】
网购保健品牵出大案
去年12月,打算开办一家保健品店的李先生,从网络平台上采购了一批货物。到货后,其中部分保健品引发了他的怀疑。“我在网上可能买到了一些假货。”李先生选择了报警。警方将这些盒子上印着“速效壮阳”等字样的可疑产品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发现:送检的多款产品并无正规生产厂家,属于“三无”假药,并非法添加了俗称“伟哥”的西地那非。
这样的“保健品”是怎么流入市场的?公安机关追查发现,这批假药购自一家拼团购物APP中的店铺——“猛男天堂”,店主为山东人王某。经过实地排查,警方锁定了一幢疑似为仓储、发货窝点的二层楼房。近期,警方经过持续调查及布控,将王某成功抓获。
参与办理案件的专案组民警透露,警方进入楼房时,工作人员还在忙着对即将寄送的货物清点打包。房间中,摆放着一个个巨大的纸箱,里面放着数千盒“虎虎生威”等不同品种的“保健品”。二楼则摆放着多台电脑,客服人员正忙着回复客户咨询、填写快递面单、打印发票等。
三地形成制售假货链条
“三无”假药从何而来?专案组追踪发现,一条涉及湖北、河南、山东的制假、售假链条已经形成。警方顺藤摸瓜,发现了一批西地那非由武汉被运往郑州。在一个制假窝点,办案人员抓获了涉嫌制造假药的“上线”王某敏,并查获了半成品假药胶囊1万余粒。
据王某敏供述,从2017年5月至今,她先后组织生产了“鹿鞭丸”“采花贼”“美国黑豹”“虎虎生威”等10余种“保健品”,但其并不具备食品、药品相关的生产资质。他以每25公斤1万元的价格,从武汉先后购买了75公斤西地那非粉末。生产过程则完全没有标准,场地没有经过卫生消毒,西地那非的添加剂量也十分随意。
“一般是几捧西地那非粉,加上几捧玉米粉倒在脸盆里,搅一搅,用胶囊一舀,盖上盖子,就做出来了。”王某敏交代,玉米粉是从郑州的菜市场买的,西地那非放多少全靠估计。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保健品”,一盒的成本只有几角钱,但在网络中的售价则是十余元至数十元不等。
办案人员介绍,这一窝点生产的“保健品”,虽然有不同的包装,但成分其实完全一样。一些产品的说明书中,宣称“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可服用”,但实际上,对于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而言,西地那非使用不当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用量过大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警方初步估算,王某敏所购得的西地那非,足以生产上百万粒假药。
“刷单”成为网络“爆款”
在湖北,警方锁定了西地那非的来源; 在位于郑州的王某敏的生产窝点,警方查获半成品假药胶囊1万余粒; 此外,山东招远警方从销售产品的王某的销售仓库中,查获了假药成品10万余粒,涉案总价值预计超过500万元。
小作坊里加工的“三无保健品”,在网络平台中为何能够畅销?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刷单”让销售量“虚高”,是犯罪嫌疑人招揽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警方调查发现,2017年,王某在拼多多上开设了多家网络店铺。随后,他上架了“虎虎生威”“德国黑金刚”等多款“保健品”。为了让更多客户能在检索时看到自己的店铺,他先后投入近8万元“刷单”,将商品变成了“爆款”。
借助“刷单”伪造销量,王某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以今年1月为例,王某售出假药6000余单。
相关销售记录显示,自王某开设网店以来,各类“保健品”被销往20多个省份。“刷单”等异常经营状况,被网络平台发现后,王某被处罚7.7万元。
【调查2】
高档别墅天天拉窗帘
近日,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得到线索,在吴中区有一犯罪团伙在制造销售假冒美国康宝莱品牌系列保健品,并通过物流销往广州、南京等地,数量及涉案金额巨大。吴中分局随即成立由治安、网监等部门精干警力组成的专案组,开展全面排摸和侦查。
今年36岁的丁某进入民警的视野,他曾是某著名国际直销品牌的中国经销商,也投资过公司,是个经商老手。丁某住在苏州市吴中区招商小石城的一栋四层高档别墅。
表面上看,丁某和他经营的网店一切正常,但在现场蹲守的民警发现丁某家有些异常。“一个正常人为何一层客厅整天拉着窗帘,仿佛害怕他人看见屋里什么东西一样。”警方还发现,经常有快递小哥登门,时不常地还有人开车送货。
经过调查,直至案发,犯罪嫌疑人丁某、何某等人通过自行购买蛋白粉、饼干等制假原材料及生产、包装工具和材料,在租赁的招商小石城一处别墅内,通过自行混合原料、灌装后贴标,仿制成康宝莱品牌旗下系列多款食用性保健品,然后再通过快递、物流等形式销往广州、湛江、南京等地,提供给分销商姜某等人,姜某等人再利用网络零售、交易平台进行伪装分销,销售网络涉及10余个省、市地区,涉案金额超过两千万元。
办案民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团伙生产的假货可以以假乱真,普通消费者很难鉴别真假。
勾兑高仿假代餐奶昔
案发后,据丁某交代,配方是自己根据正品配料搭配调试出来的,标签包装都是假的。他也怕吃出人命,边生产边试吃。这些黑作坊、土法子生产出来的粉末,被包装成美国产的康宝莱保健品。警方提供的美国康宝莱品牌方鉴定书显示,这些均为假冒产品,均不符合产品标准,长期服用,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丁某的假奶昔凭借价格优势逐渐打开销路,销量从一开始的每天10余瓶达到1000余瓶。被抓前,丁某每月售假的盈利基本在10万元左右,最多时一天赚了6万元。
随着审讯的深入,警方发现,丁某是个制假惯犯。他曾是某著名国际直销品牌的中国经销商,因利润空间大,10年前自立门户开始制假。目前,丁某的假奶昔已经销往全国,其中湛江、广州、山东的三大客户拿货最多,主要走批发,线下售假难以查证。“他们也都知道我卖的是假货,我们也摊开来讲过。”被抓后,丁某供称。
在丁某的制贩假冒团伙成员中,不仅有马仔,还有丁某的父亲。案发后,丁某的父亲供称,他们生产的假代餐奶昔里没有酵素成分,也没有减肥效果,但利润非常高。比如假代餐产品每桶的成本是20多元,批发价为75元,经销商在网上的售价高达175元。
【观点】
监管层面仍存在疏漏
警方指出,犯罪嫌疑人阿彪主要在淘宝、拼多多、国美网等多个网上平台销售假康宝莱。
据阿彪供述,他用老同学、邻居的身份证注册淘宝店,用同学母亲和老婆的身份证注册支付宝。但当多个顾客投诉为假货时,他的淘宝店还是很快被封。阿彪试图换马甲开店而未果,“淘宝有大数据分析系统,它是不会允许多个相互关系人的同类型店铺同时对外出售产品的。”
苏州吴中警方称,本案犯罪嫌疑人普遍具备一定反侦查意识,其中制售假惯犯更是具有很强的逃避追查打击、销毁证据的能力,给警方办案、取证造成一定困难,阿里巴巴大数据技术对侦破本案起到重要作用。
办案民警杨剑飞称,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蛛丝马迹都难逃法网,惯犯反侦察能力再强也无济于事,警方可追根溯源,复盘整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追查到底。
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将联合美国康宝莱品牌方共同起诉售假卖家,让制售假者付出代价。
社会问题专家、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跨多省制假售假形成链条,并在网络中成为“爆款”,说明在监管层面还是存在疏漏。“一方面,工商、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制假售假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不能只盯着线下的实体店,也要多关注线上的销售。”
“作为网络销售的平台方,必须把好 ‘准入关’,对于涉及药品、保健品的相关店铺要严格审核相关的资质。”尚重生说,对于发现存在“刷单”、售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店铺,处罚也应该更有震慑力。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