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6.26国际禁毒日专题报道·新生

让就业成就他们的康复之路

2018年06月26日 11 :6.26国际禁毒日专题报道·新生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588

  为服务对象开展就业培训

  □法治报记者 徐荔

    

  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安定的家,这是普通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是对许多戒毒康复人员来说,要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

  “平心而论,这个群体中许多人的种种表现的确很难让用人单位信任并聘用。”周国新,自强静安工作站禁毒社工这样说,“可如果他们一直被排斥,没有工作和基本生活来源,也就无法真正重新开始生活。”为了让戒毒康复人员真正“康复”,周国新与一家爱心企业开始行动。

    

  借就业促进戒毒康复

  2008年开始成为禁毒社工的周国新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在成为禁毒社工之前,他是一名从事综治管理的社区工作者。因为“更专业”“更精准”,周国新“转行”了。

  成为禁毒社工没多久,周国新就发现服务对象们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

  “很多服务对象想要找一份工作多一些收入,但是他们要么不知道做什么,要么没有竞争力应聘不上。”周国新告诉记者,戒毒康复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长年吸毒导致身体机能受损,而且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要找到能接纳他们,又有合适工作岗位的企业并不容易。

  帮服务对象推荐工作本也不是禁毒社工的本职,可是周国新觉得,如果能帮服务对象解决就业困难,他们是不是在缓解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能因为时间充实、工作忙碌而“忘记”吸毒这件事,促进戒断康复?

  周国新开始做了这样的尝试,他帮服务对象寻找合适的单位应聘。在众多企业中,周国新与一家卫生后勤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这家公司的员工会被外派到有需要的单位从事运送、电梯工等技术难度较低的后勤服务工作,周国新觉得这样的工作正适合服务对象。

  “起初,公司经理得知服务对象的情况也是犹豫的。”周国新回忆,“但是他们很有社会责任心,还是愿意给服务对象机会。”就这样,这家后勤公司开始了与周国新的“合作”。

  能得到后勤公司的认可,并且持续多年合作,周国新的工作是有“奥秘”的。周国新向记者“解密”:大多服务对象都会要求就业,但是他们是否是真心的?他们身体情况、对毒品的依赖情况如何,是否适合工作?这都是周国新要了解的。对每一位有意愿工作的服务对象,周国新都会向相关社工了解他们的情况,有时间他也会自己与服务对象见面,确定他们是有强烈就业意愿,且“安全”的。

  在推荐就业后,周国新不会“撂担子”不管,而是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都留给公司和相关负责人,一旦他们发现服务对象有什么不对劲就和他联系。而周国新也会跟踪回访,去公司看看服务对象的工作情况,听听对象工作后的感受。

  “不能给人家企业添麻烦,也不能砸了我们的招牌。”周国新说。

  有困难但更有意义

  2009年,后勤公司成为了“萤火虫就业安置基地”,热心公益事业的后勤公司不仅安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就业,还作为爱心企业,配合自强静安社工站“萤火虫心理干预工作室”的工作,对服务对象的求职心理、求职技巧、环境适应等方面进行指导,在专场招聘会中也予以大力支持。

  近10年时间里,社工向就业安置基地推荐了200余名社区康复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就业。

  推荐对象中能坚持工作,保持操守的人数周国新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其中有自己找到更好工作的,也有复吸的……”

  周国新推荐就业的对象中有一名曾在6年内“进进出出”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当他找到周国新寻求就业帮助的时候,周国新也怀疑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和观察,周国新还是推荐他就业了。

  这名服务对象没有让周国新失望,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适应了工作的节奏,还发现了创业的机会。把握住这一机遇,这名服务对象成功创业,这些年来也始终保持操守,没有复吸。

  另有一名服务对象,他和妻子两人都是戒毒康复人员,本来已对生活无望。周国新推荐他就业后,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努力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学习,现在已经是某公司的项目经理。

  推荐就业的工作很困难,但在周国新看来,无论如何,提供就业机会对戒毒康复总是有益的。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6.26国际禁毒日专题报道·新生 11 让就业成就他们的康复之路 2018-06-26 2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