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找工作去面试,谁知对方只想骗培训费

2018年07月03日 A06 :法治庭审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115

  □见习记者 王川  通讯员 刘晓曦

  本报讯 每到毕业招聘季,一些骗子公司就会蠢蠢欲动。去年刚毕业的小美就卷入了一场骗局,结果工作没找到,反而被骗了一笔培训费。近日,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对这起“招转培”模式的诈骗案提起公诉,宝山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

  2017年5月中旬,小美在58同城网上看到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招聘人员,就投了简历。大概过了三四天,该公司就打电话叫小美去面试。到了该公司后,一个叫王珊的人接待了小美,其自称是公司经理。

  面试过程中,王珊称,小美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需要培训才能上岗,培训之后可以留在公司上班,也可以帮小美介绍到和他们公司有合作的单位上班。不仅如此,王珊还告诉小美,如果在他们公司培训,可以保证以后就业工资在6000元以上,但培训需要2.38万元费用,为期4个月。

  虽然培训费数额巨大,但是王珊承诺公司会在培训期间给予小美7000元生活补助。小美听了很是心动,但由于刚毕业,并无收入来源,又不想开口问家里要钱,所以一下子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

  这时,王珊告诉小美,他们公司还提供帮助贷款支付培训费用的方式,王珊教小美在手机上下载一款APP软件,进入软件后小美绑定了身份证及一张储蓄卡,之后的程序王珊全程帮小美操作,过了没几分钟审核就通过了,钱当天就通过APP第三方打给该科技公司。

  小美参加一天培训后,感觉用处不大,遂想撤掉贷款,但没有成功。小美无奈之下选择继续接受培训。直到快培训完了,小美才感觉上当受骗,遂报警。

  经查,原来这家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系由陆某某于2017年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不具有教育培训资质。该公司成立后采用“招转培”模式开展经营,即由公司社招部员工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吸引应聘者投递简历,并将应聘者的信息转至公司 TMK 话务组,TMK话务组对应聘者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并按“话术”单打电话通知应聘者至公司进行应聘面试,再由咨询师对应聘者进行面试。

  面试过程中,咨询师以无其应聘的岗位或能力达不到该岗位标准为由,诱使应聘者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接受公司提供的4个月有偿培训,同时在明知公司没有能力安排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向应聘者许诺在完成培训后会安排高薪就业岗位,以骗取应聘者以现金方式或通过相关贷款APP  贷款支付的培训费用。

  宝山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王珊结伙他人诈骗公民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对其提起公诉。日前,宝山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珊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另外,宝山检察院已对本案中其他多名“咨询师”、“话务组”成员以诈骗罪提起公诉,部分人员均获判。

  (文中人物为化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 找工作去面试,谁知对方只想骗培训费 2018-07-03 2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