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4月初到5月下旬,宁波市急救中心(120)接到1600多个楼盘推销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达90多个。此事曝光后,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
事实上,骚扰电话和短信已在全球范围内“横行”多年,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对此,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应对措施,试图还人们以清静。这些国家都有哪些经验可供参考?本期域外之音介绍英国、美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的一些具体做法。
【英国】
电话骚扰要受重罚 借“清盘”逃脱没门
据英国电信局估计,英国人去年接到将近400万次电话或短信骚扰。大型保险商英杰华保险公司委托的一项调查则显示,这一数字高达22亿次,相当于每分钟出现4200次电话或短信骚扰。
英国信息监管局将骚扰电话和短信描述为人们“不想要的市场营销手段”,“试图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手段,分“人工发送和自动发送”两种。
2016年,英国电信局启动了一项打击推销电话的行动。手机用户只需编辑短信,输入 TPS(“电话优先服务”的英文缩写)加个人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到78070这个号码,就能把自己的手机号添加到“拒绝推销电话名单”中,屏蔽烦人的推销电话。根据英国电信局的说法,注册几天之后,手机用户会感觉推销电话显著减少,但要再等大约一个月,该功能才会彻底起效。
事实上,这一屏蔽骚扰电话系统在英国早已存在,不过之前只适用于座机,此次则是针对手机用户。但是,有英国媒体援引英国电信局先前的统计数据报道称,这个屏蔽功能只能拦截大约三分之一推销电话,尚存在缺陷,因为它无法阻拦境外公司用计算机程序拨打的推销电话。
此前,英国政府公开宣布,加重处罚电话骚扰,这就意味着打骚扰电话或发骚扰短信的企业负责人可能面临最高50万英镑(约合428.3万元人民币)罚款。但涉事企业往往借清算逃避处罚,随后新注册一家企业重操旧业。
2010年以来,英国政府对发送骚扰电话或短信的企业开出总计1780万英镑罚单,但由于不少受罚企业清盘,政府真正收到的罚款金额仅仅过半。因此,政府正考虑直接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处罚,以制止这种行为。
【美国】
电信公司组成“联盟”拦截不力在于不作为
美国人民也不胜骚扰电话的干扰。2016年,美国苹果公司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等30多家科技及电信公司组成了一个联盟,与自动电话服务Robocall作斗争。
Robocall可以译为预录电话,通常以推销或传播某种信息为目的,频繁骚扰手机用户。它使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拨号器发出预先录制好的信息,如同一个机器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对科技公司组成的联盟表示欢迎。据他们统计,每年委员会收到的用户举报中,与预录电话骚扰和垃圾短信有关的投诉留言占了一半。
作为监管部门,联邦通信委员会已经感到忍无可忍,开始呼吁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让手机厂商和电信公司自行安装防骚扰软件。不过,电信公司对此呼吁似乎并不积极响应。一些公司提出,要让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正式方案并批准后才可采取措施。
对此,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汤姆·惠勒在写给电信公司的信中表示,预录电话、电话留言服务经常被电话销售和骗子所利用,这一现象之所以难以根除,“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相关产业的不作为”。惠勒将这封公开信通过邮件的方式传给了美国数家主要的电信公司,督促他们尽快提供拦截技术并不断完善。
【印度】
采用区块链新技术 帮助拦截骚扰电话
今年5月底,印度电信管理局发布关于“电信商业通信客户偏好规定指导”的草案,称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拦截并追踪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营销电话等。该规定明确提出,将对商业通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以确保用户数据不被滥用。
据统计,印度电信用户数量在去年12月已达到11.9亿人。电信管理局董事长RS Sharma 表示,现在印度每月发出的商业信息数量高达30亿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垃圾信息。虽然从2010年开始,印度地区已有2.3亿用户注册了印度电信管理局的“请勿打扰”服务,但该服务至今仍然没能起到有效地打击电话推销的作用。
如今,印度电信管理局寄希望于区块链技术。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具有“确保保密”和“不可篡改”这两个优势,被授权的人只有在需要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才有访问用户详细信息的资格,网络骚扰能够被有效拦截。
目前,印度电信管理局正在收集用户的联系方式信息,预计需要一周时间完成信息录入,这些信息只会在特定的情况下提供给已登记的电话销售人员。电信管理局还表示,将与电信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妥善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监管框架内解决骚扰问题。
据印度主流商业报道网站 《商业标准》 报道,这份规定将在今年6月中旬公开征询意见,预计7月完成。
【日本】
手机全部“实名制”“垃圾”源头易找到
日本总务省曾在其官网公布了对东京“明天”广告网站的行政处罚命令。这家网站在未得到用户授权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群发方式向用户传送包含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该公司还在发送邮件时未按规定注明身份。据日本数据通信协会统计,该公司共向1654人发送了约4.58万封违规邮件。总务省认定,该行为违反了 《特定电子邮件法》,要求该公司依法改正。
日本2009年就修订了 《特定电子邮件法》,规定广告等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子邮件群发者必须在邮件规定位置注明自己的真实信息,不得借用他人名义和邮件地址转发。初次群发邮件必须提示收件人“是否希望今后仍收到该地址发送的邮件”。如果收件人明确表示“不希望”,发件人不可以继续发送。违者最高可处一年以下刑罚和100万日元以下罚金,企业法人最高可处3000万日元以下罚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该法律将适用对象扩大到对手机用户群发邮件和短信。
手机实名制是日本治理垃圾短信和邮件的重要手段。2006年4月实施的 《手机非法利用防止法》 规定,手机用户不论从哪家手机运营商购买手机,都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等有效证件进行实名注册。日本国内手机和SIM 卡实行捆绑销售,用户也不能随意转让手机。这样一来,所有使用手机发送的信息都为实名发送,发送垃圾短信很容易被找到源头。
日本三大手机运营商还利用诸如设置短信邮件最多接收量等技术手段来帮助用户过滤垃圾短信。日本的消费者保护部门、电信运营商和总务省等相关行政部门,通过开设投诉窗口、宣传网站等方式,帮助手机用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鉴别和处理垃圾短信。
【韩国】
网站泄露用户信息 商家将被罚款坐牢
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和韩国网络振兴院(KISA)发布的《垃圾短信邮件现状分析报告》,韩国国民平均每人每天收到0.23条垃圾短信。其中,通过电脑群发短信所产生的垃圾短信数量剧增。这种伪造号码以结婚、同学会、快递等名义发来的“钓鱼”短信日益增多,其欺骗方式花样翻新。常见的有“交警罚单已经送出,详情请查询”、“您的快递预计明天下午到,请点击以下地址确认”等短信,最后都会加上一个钓鱼网站网址,如果点击就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有韩国朋友抱怨说,垃圾短信让人十分烦恼,各种借贷广告传真也令人厌恶,还常常在深夜发出。
根据韩国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如果有网站或商家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不仅要接受法律制裁,其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还会向大众公示。韩国网络振兴院非法垃圾信息应对中心是专门处理包括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网站和社交媒体垃圾信息的机构,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向该中心举报垃圾信息的方法包括拨打24小时的118热线、登录网站、邮件传真和直接投诉等,该中心根据严重程度对发送者处以罚款或移交司法部门。按照韩国法律,发送垃圾信息会被处以1000万韩元以下罚款或一年内刑期。
去年11月起,韩国政府要求各运营商在网络群发短信后都注明“网络发送”,以区别手机发送的短信。韩国KT下属公司还研发了名为“WhoWho”的应用程序,在电话或短信到来时立即显示对方的具体信息,同时还能对垃圾短信进行具体分类。
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方面表示,近年来,垃圾短信举报数量已从500万个减至近200万个,这应归功于通信运营商的自发努力和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强化。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