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法官手记

故乡的春天

2018年07月09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803

  □赵炳光

  走出家乡,已经是故园60年前了,从那以后,辗转南北,我再也没有能够在春天的日子里回到老家看看。倒是梦里梦外,不知有多少次尽显儿时春日里的一幕幕场景,山川历历,悲欣交集,甚是动人肝肠以及肺腑。

  曾记得多少个春日黎明,窗外常有薄薄的雾,被母亲叫起,踏着清甜的晨露越过山坡去上学,远处是鸡鸣犬吠的炊烟人家,走着走着,已是碧空万里的上等晴天,春日暖阳,猎猎长风,农家小儿郎只觉脚下春光无限,心怀向往。正是母亲一句:好好读书,让我循记了一生,至今不敢怠忘。

  落日后的村落,一屋一院的渐渐就人烟淡静了,幽安恬然,母亲陪我完成最后的作业,吹熄油灯,还可闻到种子破土而出后,地里的芳香。月色打在我的脸上,岁月光辉,便是这般不可辜负,谁又能说乡野陌径,农家草屋,就没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呢?

  而人生又有几度岁月能感受这样的世外清芬呢?

  乡下人家,无需去做那刻意栽花种草装点岁月的事,只要冬去春来,房前屋后的坡上坡下,那些花花草草自然而然就生长起来,这才是真正原生态的风景,草色碧青,花枝繁复,特别是杜鹃,民间称作“映山红”的,春日里正当盛开的时节,几乎能铺满整个山坡,喧腾热闹,落落大方,繁丽蓬勃,这在那篇怀念伟大领袖的著名散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中都有非常感人的描绘,而我家的老屋,离韶山圣地,爬两道坡就是,仅只十几里的山路。

  天下漂亮的山实在很多,老家只能是丘陵环抱的地貌,即使韶山,也并不伟岸,但就是有一种至清至灵于其中,不仅令我,还让世间多少人神往。

  转眼间,在上海已经生活大半辈子了,走过了多少山山水水,见识了多少温柔的田园,精美的乡镇,但只要一想到故乡的春花秋月,记忆竟可以穿越得这般流利无痕,仿佛就在眼前,家乡的春天都是泼墨写意的画面,满满的东方意境南国元素。人生真是一程又一程,当年的春天已不是眼下的春天了,对于故乡真正有种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如何言说感。

  藉此短文,遥寄遥祝故园春色永远。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故乡的春天 2018-07-09 2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