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王治国
6月5日清晨,被执行人陆某某像往常一样早起准备出门躲避,却被比他起得更早的执行法官堵在了家里——原来,执行法官经过细致调查,早已掌握他的作息规律。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法院对其司法拘留15日;6月19日,因虚假申报财产,陆某某再次被司法拘留15日。
执行法官张银宇告诉记者,鉴于被执行人的恶劣举动,拒不执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致使法院无法执行,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6月11日,法院将上述涉嫌犯罪材料移送浦东新区公安局进一步侦查。
“法官,我知道错了!放我出去吧,我保证马上还钱……”得知自己涉嫌犯罪的材料已被移送警方,原先态度恶劣的陆某某明白,“老赖”是当不下去。7月3日,剩余欠款381万余元缴至法院,申请执行人向法院递交谅解书。至此,这起跨度6年的案件执行完毕。
向朋友借巨款不还被告上法庭
被执行人陆某某、姚某某原系夫妻关系,而申请执行人刘女士跟姚某某是朋友关系。2010年、2011年,姚某某分7次向刘女士共借款375万元,每次借款均出具了借据。其中2011年3月2日的借据中言明,借款期限为一个半月,利息为月息1%。
后刘女士要求姚某某归还借款未果,于2012年2月20日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起诉。“巧”的是,就在当天,陆某某、姚某某两人也到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离婚协议书中明确,双方婚姻期间的共同债权债务全部由姚某某承担。
法院审理后认为,上述借款是两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发生,属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两被告共同承担债务,判决,陆某某、姚某某应偿付各款项共计432万余元,。
假离婚、躲猫猫……擅处法院查封财产
一审判决后,陆某某、姚某某一直没有主动履行。在法院向两人送达执行通知责令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两人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义务。
姚某某、陆某某与其子陆某共有两套房产,陆某某名下还单独有一套房产。三套房产在此前均已经被诉讼保全查封。因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法院将陆某某个人名下房产移送评估,后依法委托拍卖,以140万元成交,扣除必要费用后,发还给申请执行人。
同时,法官通知姚某某到庭谈话,告知其扣划每月养老金1200元。截至2018年6月6日,法院共执行到153万余元。可是,包括利息在内的未履行金额仍有376万余元。
法院又了解到,陆某某、姚某某对浦江镇的一处房产享有动拆迁利益,法院当即查封了该房产。然而,2017年该房屋被动迁,陆某某、姚某某无偿将动迁利益赠与其子陆某。由于动拆迁工作人员失误,且申请执行人提供线索较晚,导致陆某领取补偿款项近120万元,还领取了订购安置廉价房屋的动迁利益。
被司法拘留两次后终于还钱
自此以后,被执行人陆某某、姚某某与执行法官玩起了“躲猫猫”。今年3月,法院送达传票,通知陆某某到庭谈话,但反馈显示此人不在。
执行法官桂波达、张银宇展开细致调查,充分掌握了陆某某、姚某某生活作息规律,并制订了周密的执行预案。
今年6月5日清晨,执行法官将被执行人陆某某、姚某某带回法院谈话。陆某某承认将法院查封动迁房利益无偿赠予其子的事实,称没钱还给被执行人,拒不配合,态度恶劣。法院当日决定对其司法拘留15日。
拘留期间,法院责令其主动申报财产,陆某某虚假申报,法院认为其对自己行为的性质缺乏深刻认识,认错态度不明显,依法再次对其司法拘留15日。随后,执行法官提审陆某某,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