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同
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心里想,单位会开个欢送会吧。记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工人退休了,厂里通常要送个白搪瓷茶缸什么的,上面会印着四个鲜红的大字:光荣退休。届时单位也会赠送一个“搪瓷茶缸”吧?但是,直到退休的那一天到了,都没见任何动静。单位忘了吧?
大约过了一周,一位工作人员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用手机拍张你今天的照片,手中务必拿着今天的报纸。拍好后发到她的微信上。我无奈地照办了。对方又来电话,说:照片上报纸的时间太模糊,再照一张,一定要把年月日照清。无奈下我又照了一张发去。对方又来电话说:照得很好,我已传到人劳局,你的退休手续已经办好,明天就可以到银行领退休金了。至此方知,人家并没有忘记,而是“暗中”早已办好了。心想的欢送会和“搪瓷缸”,恐怕只能等来生了。这都罢了,唯独那个“今日照”让人无法“忘怀”,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隋文帝的“大索貌阅”。
先介绍点历史背景。北齐以来,“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农民为了活命,“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同时“多依豪室”,因为豪强比官府压榨的相对轻些。于是,很多农户便沦为了土豪掌控下的“黑户”,国家编户大幅减少。隋朝建立后,这种状况仍未改变,它严重影响了朝廷正常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用。于是,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索貌阅”运动(类似今天的人口普查)。再介绍点操作程序。所谓“大索”就是大搜查,将不论隐匿于哪里的人口都要查出来,然后造册登记,将每个人的姓名、住址、年龄、相貌等信息全部记录在案。所谓“貌阅”就是一个人一个人过目,将户籍上描述的相貌核对清楚。若有不实,本人要受严惩,里长等基层官吏要处以流刑。“大索貌阅”开展后成效显著,“自是奸无所容矣”,当年就“计帐得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余口”(《资治通鉴》 卷176)。请注意史籍中的这个“奸”字,典型的血口喷人,把那些“黑户”一个个都定为了奸民。可以想象,在那场波及全国的“大索貌阅”中,那些被拉网式搜查出来的、惊弓之鸟般的贱民,在官吏严厉的逼问和审视下,哪还有什么尊严可言。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喝斥、污辱乃至棍棒。老百姓呀,“被驱不异犬与鸡”。
而我的“今日照”,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大索貌阅”颇为相似。其一,都是一个人一个人过目。只不过现在有了微信,指头轻轻一点,“貌阅”便完成了,用不着“县丞”“里长”什么的亲自过目了。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前些天湖北红安县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被亲属抬上四楼,“貌阅”之后才办理了社保手绪。其二,都当奸民防着。防什么呢?防你人已呜呼却瞒着不报继续领退休金。当然,今天毕竟进步多了,在“大索貌阅”中,人们并没有遭受白眼、喝斥等污辱行为。但是,将人想想成奸民,像我这样刚刚六十便不得不自证人还活着,已是逼人支付尊严了。
据说社保部门也大倒苦水,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死后不报继续“活着”而领退休金的大有人在。但是,用少数人的劣行来羞辱和惩罚多数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要努力,只要真心地尊重人,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办法。这些年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其中就应包括对白发人群管理的现代化,而人性、人道、尊重、关怀乃题中应有之义。都2018年了,你用的还是585年的那一套,说不过去吧。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