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滚滚,高温酷暑“烤”验着户外工作的人们。近期,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进入夏季以来,高温费问题一直是企业员工投诉的热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天津等5省市陆续调整高温津贴标准,其中浙江、江西还简化了计发方式。然而,各地劳动监察部门今年专项检查发现,仍有部分高温作业劳动者没有拿到高温津贴。
【调查1】
高温津贴权益受损
担心举报“丢饭碗”
据了解,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夏季都会在全国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的专项检查,高温津贴是检查重点之一。今年的专项检查正在进行中。
到7月下旬,西安市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142户,涉及高温作业劳动者3.05万人,其中796户用人单位为2.7万名劳动者支付了高温津贴,有11.5%的劳动者未按时领到高温津贴; 南京市劳动监察部门通过高温执法检查,已协调处理案件154件,帮助500余名劳动者解决了实际问题。
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专项检查仍在进行,去年检查用人单位4017户,未依法发放高温津贴的有22户,违法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涉及高温津贴发放纠纷的一审案件发现,2016年为2219件,2017年为1937件,今年到7月底可检索到200余件。
记者调查发现,高温津贴权益受损时,部分劳动者担心得罪单位、丢掉“饭碗”,选择沉默。位于武汉的中建三局华科光电信息大楼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潘妍君说,项目工地上有400多名工人,她发现一个劳务公司没有及时发放高温津贴后,主动联系涉及的十几名工人,结果工人“担心为了一点小钱得罪劳务公司”,不愿作证。
【调查2】
高温费属劳动报酬
拒绝发放就是欠薪
据了解,过去不少涉及高温津贴的案件胜诉率偏低,原因在于举证责任不清,劳动者想要证明其工作环境达到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并非易事。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明确高温津贴发放纠纷举证责任,保障劳动者权益。江苏、广东等地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情况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东莞市司法局今年5月公布的一起案例显示,东莞某工艺制品厂的注塑部组长李某,因厂方不发高温津贴与厂方发生争议,被无故辞退。法院审理认为,企业虽安装了抽风机、冷风机等通风降温设备,但未能提供充足证据证明6月至10月期间将李某工作场所的室温降到了33℃以下,且未能证明已向李某支付过高温津贴,最终被判处支付高温津贴、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4万多元。
多位基层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于农民工工资和社保,高温津贴数额较小,平时并非执法检查的重点。有些地方对拒不发放高温津贴企业的查处,主要靠职工举报和投诉,甚至存在“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
山西隆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俊表示,高温津贴是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并非可发可不发的“福利”,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同于拖欠工资。有关部门应严查少发、拒发高温津贴的行为。
【调查3】
送餐小哥无高温费
每单外加两三毛钱
记者走访扬州市不少户外工作劳动者发现,如快递员、外卖人员等,有部分企业仍存在变相拒发或少发高温津贴的情况。
“我们干的就是这一行,无论天气热不热,都得出来派件。”顺丰快递员王晓军告诉记者,每年公司都会发放高温费,去年是每月200元,今年涨到了每月300元,另外工会还会发毛巾、饮料等。
记者调查了多家快递公司发现,不少快递公司没有发放高温补贴,只给员工准备了防暑物品。“哪有高温津贴啊?”某快递公司京华城片区的快递员告诉记者,老板会发一些饮料、西瓜等防暑物品。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快递公司都是分区域承包,很多承包的老板不发放高温津贴。
在高温补贴上,外卖小哥要好很多,只不过他们想拿到这个补贴,需要不停地跑单。记者与一位正在送餐的美团外卖人员王先生交谈,他告诉记者,“他们没有高温费,但是考虑到天气热,老板会酌情每单加两三毛钱。”王先生说,高温天气点外卖的人比以往多,从上午9点跑到晚上9点,一天能送三四十单。
【调查4】
高温费发给包工头 确实存在克扣现象
连日来,记者走访山东济南建筑工地工人和外卖、快递人员,一些建筑工人甚至从未听说过高温津贴。
16日,西城日照路一处工地的电子屏上显示气温达37.6℃。百余名工人在阳光下砌砖、扎钢筋、运水泥……“高温补贴?没领到过。”正在3米高的架子上绑扎钢筋的李国庆(化名)说,他从江苏来济南干活五六年,工地上的高温福利就是绿豆汤和矿泉水,没真正领到过高温补贴。旁边的4名工人同样称没领到过。问起这个话题,还有不少人欲言又止。
一知情人士称,不少施工企业有个惯例,防暑降温费不直接发现金,而以绿豆汤、藿香正气水、劳保用品等代替,相当于一种高温福利。虽然合计下来每人平均有百余元的标准,但工人们觉得不如钱实在。甚至有工人透露,他们基本是包工干活,就算有的施工企业发了高温补贴,也存在工头扣留的情况。
17日,记者又先后在卧龙路市政工地、阳光新路一建筑工地采访了6名农民工,他们都称没听说过高温补贴,更别提能领到。一家大型建筑公司项目负责人道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实情:由于钢筋工、混凝土工种流动性强,施工企业提前发放补贴,工人又到下一个工地去,这样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内企业直接面对包工头和分包单位,高温补贴发给包工头和分包单位后,确实存在克扣现象。
【调查5】
送外卖领高温费难 站点代理标准不一
饿了么外卖骑手王亮(化名)说,平台在7月、8月每天午高峰和晚高峰会有每单多加1元的高温补贴,“但有个前提条件,达到35℃时送的单子才有补贴。”有时顶着太阳跑了一中午,可手机APP平台上却显示没有补助。
据饿了么济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夏季七八月的高温期间,公司制定了两部分高温补贴政策:一部分是要求各地代理商按照当地政策发放高温补贴,“当地政策是底线,各个站点的代理商标准不一,济南有的代理商会对骑手每天发放5元到10元的高温饮用品补贴。如果骑手没收到,可以投诉,我们会对代理商进行处罚。”另一部分是平台进行额外的高温补贴奖励,即每天午高峰10:30至12:30及晚高峰17:30至19:30两个时段,后台以中国新闻网的天气数据为准,室外温度超过35℃时会给骑手配送的订单多加1元钱的补贴奖励。
济南西站一京东快递小哥介绍,夏季会有3个月的高温补贴,以工资形式直接发放,“反正就是几百块钱,具体数额也没看过。”
【声音】
员工可以举报投诉 企业承担举证责任
那么,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根据江苏省人社厅、财政厅、卫计委、安监局、总工会联合下发 《关于做好高温津贴支付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温津贴的适用条件、支付标准、支付办法、监督检查等相关细则,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含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高温天气依据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设区市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向公众发布的气温确定。
据介绍,江苏省高温津贴标准从2018年6月1日起调整为每月300元,支付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用人单位支付的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按照规定税前扣除。用人单位原则上按月计发劳动者高温津贴。
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药品等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此外,针对兼职人员,用人单位安排非全日制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的,按从事高温天气作业时间折算高温津贴。
如果单位不发高温津贴怎么办?专家表示,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或者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情况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扬州晚报》《济南时报》 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