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上海,台风接踵而至。在台风带来的各种隐患中,最防不胜防的是悬在城市上空的痛——高空坠物。
8月12日晚9时40分许,南京东路一商店店招脱落,砸伤9名过路群众,其中6人不同程度受伤,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训是惨痛的。事后,全市管理部门“亡羊补牢”:台风“温比亚”来临前夕,上海各部门严阵以待,其中,仅整治高空坠物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有7500处;8月19日起,上海启动了空中坠物安全管理全面督察。当天,相关部门兵分七路全力排查市内高空坠物隐患,督导检查组走访多处商业街区、建筑工地、住宅小区,了解排查情况。接下来,各区还将争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门责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确保没有遗漏。管理部门这次下了大决心。
其实,高空坠物不仅拷问着城市管理部门,也拷问着司法部门。事后赔偿、追责问题如何依法妥善处理?许多相关案例给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本期封面案例就是一起台风天高空坠物所导致的理赔纠纷。不知道这个案子中的罪魁祸首热水器何以被吹下楼,只知道比起商业街区和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的安全隐患更容易被忽略。一些居民楼尤其是老旧小区的阳台上,堆砌杂物、盆栽,甚至悬挂拖把,有些连空调外挂机上都堆放着杂物,令人望而却步。
那么问题来了:管理部门的“手”够不到的地方,市民们能否自觉排除安全隐患呢? 王睿卿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