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
鹅笼夫人,“毗陵某氏女”,明崇祯朝内阁首辅周延儒之妻。鹅笼之典来自南朝梁人吴均所撰《续齐谐记》,讲宜兴书生入鹅笼之事,后人便以“鹅笼”喻宜兴书生。因周延儒为宜兴人,所以有人以“鹅笼”代指。如《续古文观止》收录清代周容所作《鹅笼夫人传》。
“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这是崇祯十六年,鹅笼自杀后,流传民间的歌谣。事情要从崇祯十五年说起:是年冬,蓟县被清军攻占,由此至翌年春,十万清军展开了历时数月之久的大劫掠,最终牧马山东莒县月余后返回关外,给直隶、山东、江苏等地造成了巨大灾难,“所过一空”。而导致此次恶果的直接原因,便是鹅笼阵前卖官鬻爵、临阵怯战、谎报军情,致使清军如入无人之境。被揭穿后,崇祯帝震怒,赐鹅笼自尽。《明史》将其列入《奸臣传》,可见,鹅笼并非好官。
如此奸佞之臣,后人为何专为其夫人立传?
鹅笼21岁即中状元,少年得志,曾两度为相(明自成祖以降废丞相,设内阁,首辅实为丞相)。崇祯帝继位后,面对前几任皇帝留下的烂摊子,想重整山河,破格重用青年才俊,鹅笼拜相时,年仅37岁!鹅笼一路平步青云,其夫人功莫大焉。陪伴夫君一路走来,她始终贫贱不移,尤其在鹅笼步入官场后,她保持着高度清醒和警惕,用礼仪和法规“严于律夫”,力劝鹅笼廉洁奉公,规劝其骄逸奢侈的行径。当鹅笼位极人臣后,鹅笼夫人变成“首辅夫人”,她更是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是时不时地进逆耳之言、敲一敲警钟,这样,鹅笼“用寡过闻”,以鲜有过错闻名。
鹅笼夫人,世人为之点赞。有这样一位贤内助,鹅笼甚幸!
然而,鹅笼拜相两年后,夫人去世,夫人遗言:“地高坠重(地位越高,摔得越重),公可休矣!”后因受温体仁排挤,罢相。崇祯十四年,鹅笼借力东林党人,复相位,崇祯帝起诏“以天下听先生”。可惜的是,斯人已逝,皇帝可以“以天下听先生”,而先生枕边又能听到谁的逆耳 “谏言”?!鹅笼一改往日做派,一方面为报东林之恩,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另一方面在骄奢淫逸的道路上愈滑愈远。他纵容幕僚董廷献等人招权纳贿,让工匠在其宅第门前修建了一座珠宝店,令董廷献负责打理,专门向求官者和打算买通官府的商人收受贿赂。鹅笼夫人的忠告,早已被其抛至九霄云外,最终身败名裂。
反观当代鹅笼,其发迹史、堕落史何其相似。在贪腐之路上,夫唱妇随,视权力为己有,夫妻双双锒铛入狱者,又何其多!党纪国法、制度约束、群众监督、个人修养,都是让为官者不能恣意妄为的有力保障,同时,朝夕相处的夫人们,更易察觉夫君不良行为之端倪,如何像鹅笼夫人那样“律己律夫”当好“贤妻”“谏妻”?对夫人们来说,这是一道永恒课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