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吴苏青 王川
作为张家界旅游的发源地和核心景区所在地,武陵源因旅游建区、靠旅游兴区。
近年来,武陵源区致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平安旅游胜地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平安景区成了武陵源一张亮丽的名片。2018年,武陵源区获评全市反邪教工作先进区县;省、市民调成绩均排全市第一;成功创建了省级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连续24年保持“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县”、连续14年“全省平安区县”、连续4次“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5月30日,2019’全国省级法制(治)报社长(总编辑)年会暨创新治理看三湘采访团一行30余人来到武陵源区,亲身感受世界闻名的景区如何为锦绣山川添“平安”保障。
“121”警务 美丽乡村有保障
2018年4月,武陵源区公安分局全力推行“121”全域旅游警务机制建设。即在全区34个村(社区)、林场、重要景区设立34个微型警务站,每站设1名民警、1名辅警。探索出适宜武陵源景区、城区、乡村基层警务新模式,有效解决农村治安突出问题,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彭齐星介绍,武陵源区制定出台了《“121”旅游警务战略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执行每月绩效评定、每季例会调度、半年联查抽查、年终考核奖惩等制度。明确了包村民警和驻村辅警的职责任务,重点是“履八责做八员”,即:做好警民沟通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群防群治的组织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维护治安的战斗员、经济发展的护航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和群众游客的服务员。
“旅游检察”旅客投诉必有应
“旅游检察”是武陵源区检察院最大的工作创新和亮丽名片。“窗口前移、执法前置、办案提速、服务旅游”——从启程迈步到耕耘收获,历时一千多个日夜,率先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启了独具特色的破冰之路。
“旅游检察”工作开展以来,检察院先后出台6个规范性文件,共办理直接涉旅刑事案件31件,游客满意率达100%;通过“窗口前移,执法前置”,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385人次,提供法律和其他服务714人次,督促处理游客投诉9起,参与重要旅游执法活动12次;先后召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座谈会,走访旅游企业64次,上门听取景区景点、酒店、旅游客栈、旅行社、演艺场所和非公经济人士意见、建议107条;对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反映突出的“追客赶客”“黑导黑车”“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形成了专门调查报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微信速裁 法官维权不掉线
2017年,区法院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网上旅游速裁法庭,成立网上旅游速裁法庭微信在线调解室,10名员额法官24小时在线受理游客纠纷。游客可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在线调解、在线兑现。通过此举,既不耽误游客行程,也能解决旅游途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要做游客的临时‘娘家人’,为他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梅中才介绍,旅游速裁法庭为游客量身打造的立案程序简易不随意,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旅游纠纷案件,可与当事人协商答辩、举证期限,可不区分法庭调查、辩论阶段。
庭长雷清波表示,今后,旅游速裁法庭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助力旅游业发展,助力武陵源平安景区建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