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乾律师事务所 朱慧 武慧琳
在诉讼案件中努力引起法官的共鸣,让法官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出于理性和良心在内心形成确信,从而认可己方的观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家庭,劳动者在工作单位的时间可能是最多的。因此除了家庭关系,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是最密切的。
正是由于常年相处,同事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发生矛盾,劳动者在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切莫冲动,不然轻则受到用人单位警告,重则可能丢了工作。
笔者近年来就处理过多起因同事之间的冲突导致劳动者被解雇的案件,劳动者对此应引起重视。
下面来看三个案例:
案例一:甲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丁先生是其部门经理,平时甲先生对丁先生的管理就有意见,某天,在大庭广众之下,甲先生将一瓶番茄酱砸到丁先生脸上,丁先生满脸番茄酱,狼狈不堪。
案例二:黄先生对其上司郭先生一直心怀不满,某天郭先生在向下属布置工作任务时,黄先生将装满水的保温杯砸向郭先生胸部,弄得郭先生在下属面前很是难堪。
案例三:黄小姐休完产假回公司上班,因对部门总监的工作安排不满,在整个部门开会时,黄小姐冲上前去,对着部门总监飞起一脚踹在其身上。
在上述三个案件中,冲突都是因员工和上司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而且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劳动者对其上司实施了暴力行为。
虽然被攻击一方的身体或是没有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是仅造成软组织挫伤等轻微伤害,我们猜想当时作出攻击行为的员工确实也出了一口恶气,但结局是这三名攻击他人的劳动者都被单位解聘了。
并且,这三名劳动者都对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满,提起了仲裁和诉讼。
我们作为用人单位的代理人,经过案件的仲裁、一审、二审,虽过程中也遇到仲裁员或法官的一些不同意见,但最后都赢得了诉讼。
我们认为,用人单位之所以能赢得诉讼,第一个关键点在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都明确规定了“工作场所的任何暴力行为将导致解聘”;
第二个关键点则在于,由于员工实施暴力行为的地点都是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场合,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但影响的是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挑战的是用人单位的管理。
这些案例也说明,劳动者在职场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切不可冲动逞一时之快,最终不但丢了工作,还背了严重违纪之名,对日后求职就业也将造成长远的消极影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