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主笔闲话

治理酒驾必须“零容忍”

本文字数:727

  发生在河南永城的醉酒驾驶玛莎拉蒂致2死4伤的恶性交通事件让人痛心不已,再次提醒大众酒后驾车巨大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醒有关部门,对于酒后驾车必须“零容忍”,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发生同样的悲剧。本期“域外之音”介绍的就是国外如何严厉处理酒后驾车行为。

酒后驾车的危害其实是明摆着的事,但很多人喝完酒后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要么就是目无法纪,唯一没想过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会带来的危害,只会害人害己。正因如此,各国对酒后驾车尤其是醉酒驾车的惩罚都相当严厉。在美国的许多州,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会被定为二级谋杀;在日本,酒驾致人死亡的最高刑期是20年;在法国,哪怕是轻微酒醉驾车也会注销驾驶证,而醉驾则面临两年的牢狱之灾并处以4500欧元的罚款;在新加坡,酒驾致人死亡还将面临鞭刑的惩罚……

可以说,各国为防治酒驾这个顽疾,都颁布了非常严厉的法律法规。即使如此,仍有很多人会铤而走险。一些人属于酒后把持不住,这也就出现了类似于日本的“连坐法”,对于酒驾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予以法律处罚,这就防止了一些司机酒后一意孤行,让其他人能够依法劝阻,甚至强制其无法酒后开车,以免自己会受到法律的“牵连”。而像玛莎拉蒂案的驾驶人谭某,在事发之前就已经多次违法行驶,在英国,只要3次酒驾就会被吊销驾照109年,也就是终生禁驾。如果那个谭某在之前就能被及时制止驾驶,她的同伴能够依法劝阻,这起悲剧原本是有机会避免的。

对于酒后驾车这种“痼疾”,我国一直都在下大力气整治,效果也很明显。但总有一些不信邪、不守法的人会肆意挑战法律底线,这就要求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酒驾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类似悲剧再现。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治理酒驾必须“零容忍” 2019-07-16 2 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