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名家茶座

听取蛙声一片

本文字数:1353

  陈鲁民

没想到,一只“青蛙”扰乱了大家的平静生活,如今竟成了许多青年的超级新宠,开启“全民养蛙”时代。网民们纷纷在交流养蛙体会,晒蛙的图片,发布蛙的信息,可谓“听取蛙声一片”。据日媒《朝日周刊》报道,手游《旅行青蛙》在全球总下载量已达到1000万次,其中日本占2%,美国为1%,而中国则达到了惊人的95%!

平心而论,青年人玩玩电子游戏,只要不过分投入,不沉溺其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就怕热衷于此而不能自拔,误了正事,废了学业,那就得不偿失了。本来应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本来该忙于创业奋斗的天之骄子,如果过分迷恋于网络游戏,无心事业,无意进取,主要精力用于和一只“青蛙”周旋嬉戏,实在是本末倒置,玩物丧志。倘形成风气,人人趋之若鹜,“蛙声一片”,那就不只是影响个人的问题,而事关一个民族的活力与朝气。

人生一世,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各有特点,各有使命。青年时,朝气蓬勃,自强不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年时,稳重隐忍,厚积薄发,“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把事业推向高峰;老年时,则应休养生息,心平似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年纪轻轻就萎靡不振,未老先衰,和一只“青蛙”打得火热,没有心思建功立业,确实有点春行秋令之意,对不起自己的如火青春。

青年是一个民族最具活力的群体,青年的精神面貌就是民族的精神面貌,青年的奋斗质量就是民族的奋斗质量,青年的未来前途就是民族的未来前途,诚如梁任公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青年寄予无限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真正有出息有理想的年轻人,就应节制游戏时间,抛弃“巨婴”思维,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多做贡献,努力担当,把强国富民的担子挑起来。

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忙于事业者夙兴夜寐加班加点还觉时间不够,追逐梦想者废寝忘食孜孜矻矻犹恐投入不足,为何在一些正当拼搏创业年华的青年人群里会响起蛙声一片?不外乎这样一些原因,或胸无大志,缺乏追求,满足于得过且过,随遇而安;或逃避责任,放弃使命,极端自我,只管自己;或贪图享乐,害怕艰苦,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性格脆弱,缺乏韧劲,屈服于生活的压力。于是,在生活面前当了逃兵,和一只虚拟的青蛙打得火热,失去了青年应有的追求与风貌。

也许我有些小题大做,高估了一只青蛙的“魅力”,夸大了电游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大好时光里不务正业,总不是什么好事,有负年华,蹉跎岁月。自古英雄出少年,贝多芬七岁首次登台表演,大获成功;甘罗十二当宰相,折冲樽俎;伏明霞十四岁获世界跳台冠军,惊艳天下;霍去病十七岁率兵出征,大败匈奴;比尔·盖茨二十岁创建微软公司,一炮打响;王勃二十二岁写就《滕王阁序》,流传千古;曹禺二十四岁发表《雷雨》,名噪一时;劳伦斯·布拉格二十五岁获诺贝尔奖,轰动世界……我们纵然达不到他们的高度,没他们那么大成就,至少在拼搏精神上要向他们看齐,在进取态度上不能输给他们;反之,如果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把人生最美好岁月都献给了《旅行青蛙》之类电游,多少年后回首往事,会不会陷入“老大徒伤悲”的境地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听取蛙声一片 2019-08-12 2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