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宝康
去过武康大楼吗?这幢历史悠久的保护性建筑,可是上海的著名地标。你看,在阳光照耀下,大楼的清水红砖显得庄严厚重。只是,原先周边凌乱的架空线和随处可见的各种立杆,如蛛网密布,让摄影师无从下手。经过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终于使武康大楼展现出舒朗的天际线,美丽如初。
前些日,出去办事,看到有些地方的垃圾桶已经全面升级,统一更换为智能垃圾箱,不仅清洁美观,而且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户一档实名制,实现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及回收管理的数据收集和传输,确保垃圾投放源头可溯,再也不是以前那种令人掩鼻而过的垃圾桶了。
像武康大楼周边的“各种立杆”,和一些地方的智能垃圾箱,包括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交通导向牌、道路照明灯、候车亭、雕塑、花坛、售货亭、书报亭以及供路人休息的座椅、公共饮水器、健身器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之名源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是英文“St ree t Fu rn i tu re”的中文解释。这个概念也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顾名思义,就是放在城市客厅里的家具。自然,取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城市家具成为城市魅力的一抹亮色,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水准。
应该说,这些年上海的“城市家具”有了崭新变化,公交车到站电子预报系统,通过车站LED显示屏,将车辆到站信息预报给侯车人,大大提高了公交服务水平;一种新型的综合杆将路灯杆、通信杆、信号杆、路名牌杆、电线杆统一收入囊中,使街面既整洁又美观。
但是从高标准看,“城市家具”设计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比如,各类设施的设置数量和位置是否合理?比如,城市的无障碍设施,还存在较多隐患,这些都需要从全局入手,通过综合治理,统筹城市公共设施,使之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大约三年多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十八条中,“城市家具”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意见非常及时。上海作为以开放为最大特征的城市,正在打造各路贤达在此汇聚、全球资源在此涌动的世界“会客厅”,没有漂亮的“城市家具”相配套怎么行呢?
当然,城市家具的设计创意与视觉意象,不是某个人拍脑袋的产物,而是需要融入市民的智慧和创意,要以高起点的规划设计、高标准的建设实施、高水准的运营维护,凸显上海气质,体现市民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满足人民群众避风躲雨、舒适休闲的社会需求,一句话,要通过人性化设计,来诠释城市魅力、讲述“上海故事”,使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充分享受生活的愉悦和对美的追求。
让“城市家具”成为释放诗意与艺术的城市精灵,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充分发挥“城市家具”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必将助力城市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上海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