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世象纵论

人与人

本文字数:871

  □刘鸿儒

参加几次文化活动,观察人们,物以类聚,大人物找大人物,小人物找小人物,大小之间,近在咫尺,远在天边。一位朋友向一大人物介绍我,对方不屑地挥手而去。

我相信这是他内心的外露。如果他也装模作样地握手“久仰”反倒虚假,感谢他的真诚。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本领)自己才不超群,人家自然看不起你。难怪圣人在《论语》中两次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无友不如己者,毋友不如己者)大作家乃儒家正宗传人呢!

但还有另种情况,一人的才能没有降低,别人对他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季羡林先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成了燕园中“不可接触者”,连原来对他毕恭毕敬的学生都不理他。后来雨过天晴,他不但恢复了教授,还当上了副校长。人们的脸变得比川剧的变脸还快!过去门可罗雀,现在宾客盈门。忽而下地狱,忽而上天堂,能无感慨?但季先生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不能怪罪他们。”

说到底,人与人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话虽难听,事实如此),自己没本领(学问.权力.金钱.色相等),不能为对方提供交换价值,理你何用?“没有三分利,不起大五更”。当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几次想和已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的张国焘谈谈,都遭拒绝。假如他知道毛以后的地位,会如此慢待吗?

诸位都知道“前倨后恭”的成语,战国时苏秦首次出行游说失败,破衣烂衫地回到家中,连家人都不理他。后来他发奋苦读(引锥刺骨),研究兵法。第二次游说成功,当上了“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回家。这次父母拄杖去三十里外路口迎接,妻子不敢正视,嫂子趴在地下连连磕头。苏秦笑道:“何前倨后恭也?”

这就是面对人的价值的典型态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未读多少书,路却走了不少。更重要的是阅万千人,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观察人有点意思!

人,应生活在现实中,而不应生活在空洞的理论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伟人看得高大,是因为跪着。人与人,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平视才好。我喜欢和平等待我之人交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人与人 2019-09-03 2 2019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