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海红是一名基层医生,24年来,她坚守医者初心,每个工作日平均要接诊120多名患者,近六年时间每年门诊量超30000人次。“蔡医生看病,我们都放心!”“蔡医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医生!”……在当地,只要说起蔡海红,每一位“老患者”总有夸不完的话。诊室的“女超人”,患者的“贴心人”,这些都是患者们给她起的“绰号”。(10月5日中国新闻网)
门可罗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普遍现象,人满为患是三甲医院、知名医院等大医院的标配。一名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平均每日接诊120多名患者,平均每年门诊量超过30000人次,充分反映这位女医生的医术、医德深受当地广大患者的信任。但是,从更好为患者服务和保障医生合法权益、身体健康角度说,这位“女超人”医生需要减负,医疗机构不宜鼓吹这种“超人”医生。
医生是人,不是铁打的,更不是神,医生需要正常的休息。这名女医生在工作日平均每天接诊120多名患者,每日上班时间超过8个小时。晚上10点,凌晨1点,凌晨4点……患者们都说,不论什么时候这名“女超人”医生似乎总是“在线”,解答患者疑惑。2013年1月的一天,这名“女超人”医生连续上了70多个小时的班。按照这名“女超人”医生“拼命”的工作情况来看,很明显正常休息时间是得不到保障的。这不仅损害了医生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造成“过劳死”。近年来,医生“过劳死”的报道曾屡见报端。
再者,这名“女超人”医生为了救人性命,“拼命”工作,固然令人尊敬。但“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的医疗服务标准却不值得推崇和肯定。这名“女超人”医生在工作日平均每天接诊120多名患者,如果在工作日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小时平均接诊15名患者,平均4分钟看一个病人;如果在工作日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个小时平均接诊12名患者,平均5分钟看一个病人;如果在工作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个小时平均接诊10名患者,平均6分钟看一个病人。区区几分钟时间看一个病人,这样的看病速度实在太快,这名“女超人”医生也抽不出足够的时间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很容易造成漏诊等问题,留下医疗纠纷隐患。
可见,不管是避免医生“过劳死”,让患者“贴心人”的好医生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保障医生的休息权,还是让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医生有更长时间为个体患者看病,年门诊量超过3万人次的“女超人”医生需要减负。当地医疗主管部门有必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给这名“女超人”医生所在的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更多好医生,为这名“女超人”医生分流部分患者,降低每天、每年接诊患者数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