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庭审

犯罪预备

本文字数:797

  ●事件回顾

小明失业在家,因经济拮据起意绑架朋友小莉,通过网络,小明联系网友小胖共谋绑架计划。经预谋,决定由小胖再联系一人参与,后来小胖联系了小美。3人相约碰面,共同谋划了绑架事宜。

次日,3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公诉机关依法对3人提起公诉。最终法院认定,3人是绑架犯罪的预备犯,予以减轻处罚。

●疑问

本案法院为什么认定3人是绑架犯罪的预备犯,予以减轻处罚?

什么是犯罪预备?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特殊形态。

●立法本意

犯罪预备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性行为,其性质决定犯罪预备形态的可罚性及其程度。

犯罪预备的认定条件:

犯罪预备有3个基本特征:1、为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2、尚未着手实行犯罪;3、未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对于预备犯,应当结合社会危害程度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具体到本案:

小明、小胖、小美3人就绑架对象、赎金金额等与犯罪直接相关内容进行协商,相互之间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实施了为犯罪制造条件的客观行为,构成绑架罪。小明3人的行为,尚处于犯罪发展中的准备阶段,后因公安机关及时侦破,3人相继被抓获归案,使犯罪行为未能继续进行下去,属于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停止形态,是绑架犯罪的预备犯,依法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

●风险提示

虽然行为人因意志以外原因未着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但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也会受到刑事处罚。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和是非观念,不要因好奇或利诱等参与到犯罪中,否则后悔晚矣。

主讲人介绍:

孟凡具,上海一中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硕士。爱好游泳,跑步,读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7 犯罪预备 2019-10-28 2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