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飞
作为一名仍在“成长”中的妈妈,我自认在育儿的道路上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且每个孩子特点不一,也很难说出固定的经验模式。如此,姑且从近期的事情说起,谈谈肤浅的心得体会罢。
前段时间,4岁的儿子卡卡突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字?”或者“这个字怎么写?”我就琢磨着不如抓住他的“敏感期”,试着教他学认字。因为从长远看,这对培养阅读习惯亦有益。于是我便买了新的识字卡,说学就学起来。
我把学习时间定在卡卡放学后的半小时,每天学习的字量为10—15个字。在他回家前,我会先“备课”,研究一下如何把每个字教出“趣味性”,让他能印象深刻,帮助记忆。举个例子,比如学“哭”时,我会让卡卡先做个哭的表情,然后问他:“你哭的时候,眼睛里会流出什么?”“泪水。”“对,你看看这个字,上面两个方框像不像你的两只眼睛?下面这一点就是流下的一滴眼泪……”诸如此类。
因为卡卡最爱“角色扮演”,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情景式,让他挑选部分家里的玩具作为“同学”,与他一同学习。
学完之后,复习非常关键。每次学习新字之前,我都会安排复习,有时是读字,有时是词组,有时是句子。复习基本都在“游戏”中进行。比如,拿着识字卡“打牌”,打一张念出字和词组;或者在表演中“猜字”;或将字藏起来,让孩子“挖宝藏”,找到一个念一个……
当然,这个年龄的小朋友专注力有限,有时会偷懒。有一次,卡卡就想“罢工”不复习,我也没有勉强,只是又“发明”了新游戏:把卡片排成三列,让爸爸一起参与,进行“识字”三人障碍赛。他很快就融入进来,玩得很开心。
就这样,卡卡现在识字量越来越多,也渐渐养成了每天识字的习惯,甚至会自己主动提醒我要学新字了。
不过,我的目的不是非得教会孩子多少字。我非常注意观察他的学习状态,该停下时就停止,绝不勉强。其实,我想孩子们的学习都应该在游戏中引导他们找到“乐趣”,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小朋友的事情,也需要摸索寻找到他们能接受的有趣的方式来解决。
我也一直坚信:育儿无他,爱与榜样。
共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