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有些负没法减

本文字数:786

  金勇

“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浙江近期的中小学学生减负方案一出引发各方热议。

孩子正好在读初中,正值期中考试复习周,作业多得有点“丧心病狂”。放学回家唯一的事情就是做作业,而休息日更是十几张卷子来回刷,看来这“负重”的确不轻。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想要不掉队,这学校里基本的“负”都扛不住,那各种校外补习就更不要提了。众所周知,减负要破除的根本障碍就是“唯分数论”的评判体系,可作为相对最具公平精神的高考恰恰就建立在“分数”至上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上升过程中,高考以及中考的核心价值没有改变的话,那一切关于减负的话题实际上都是缺乏诚意的。

网上对于减负的争议声,无非就是“副作用”太大。要么“谁先减谁掉队”,要么“课上改课外累”。高考和中考的评判体系摆在那里,最终还是要以分数来决定录取。当然,那些本来就不打算走这一体系的孩子,家长自然是“减负”的热心倡导者。而既然选择了在中高考体系下寻求成长和发展,那就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则。尤其是“课上改课外累”,学生每天最主要的时间都在学校,虽然学校给孩子减压,可要想不在中高考时掉队,家长只能花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在课外加码,结果只能会更加“畸形”。当多数人都在这个体系里全力奔跑时,减负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学业竞争的“牺牲品”。

即使按相关要求减负了,也只是减少了主课的难度和作业,但其他布置更让孩子头疼。各种PPT、美篇、手工,不一而足,如果孩子动手能力足够强,那还好一些,否则家长就只能“自我进化”,争取成为“十项全能”。看起来孩子的“负”是减了,家长却累得趴下了。

明白了这些,我就从未打算给孩子“减负”,毕竟要在中高考体系中竞争,只能“负重前行”,否则当名落孙山、茫然不知所措时,再想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有些负没法减 2019-11-08 2 2019年1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