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随着今年“双11”临近,许多商家开始找网红们“带货”,而有些本身就是“网红”的商品更是被提前加入了购物车。然而,不少网红商品都存在着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问题。(11月8日《法制日报》)
百家讲:
“网红商品”不能成为问题商品的代名词。显然,依靠网红或其他经营者自律来解决“网红商品”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还得主要依靠电商平台、监管的力量来进行外部约束、倒逼、规范。针对网红以代言的方式带货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据《广告法》进行整治,如果网红有虚假宣传、未体验宣传等问题,则既可以追究网红的责任,也可以追究广告主也即委托带货商家的责任。如果网红自营或深度参与经营的商品存在问题,又或者自带网红节奏的商品出现问题,电商平台依据《电商法》有义务查验经营资质,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市场监管部门则应依据《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红经营行为或网红商品进行调查处置,还应同时调查电商平台履行法定管理义务的情况,如电商平台未对入驻商家进行核验登记,未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报送必要信息,未针对商家违法行为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有关主管部门有权依据《电子商务法》以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方式问责电商平台。 ——李英锋
“痰”:
公益岗是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近期有群众反映,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有地方将其违规安排给“特定关系人”,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11月7日半月谈)
百家讲:
造成公益岗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我国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信息不公开,岗位开发不够科学、岗位管理不严、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公益岗屡屡被钻空子。
公益岗“吃空饷”乱象是公众身边的堂而皇之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也是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更是作风建设的大漏洞,破坏政府形象,损害社会公平,必须严加整治。首先要健全公益岗相关法律法规,使公益岗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章立制,扎紧篱笆,明确责任、追查到位,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强化公益岗相关信息公开力度、严肃问责和查处利用公益岗谋取私利的不法分子,形成不敢“吃”、不能“吃”、“吃”了也要“吐出来”的监督氛围,让公益岗真正利民惠民。 ——王丽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