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强
今年4月,经单位推荐我来到南京,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以下简称三巡)为期半年的“跟案培训”。工作体会有三——
每一次相遇,都来得刚刚好,感染鞭策自己。三巡地处江北,院子不大,没有车水马龙,更无闹市喧嚣,但三巡从不缺少最美的相遇。在这个院子里和你擦肩而过的一个人,可能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三高以上的法官,他们大多是严谨认真的专家学者型法官,更是三巡“追求卓越”精神的践行者;也可能是来自华东五省一市法律院校的优秀在校实习生,他们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多才多艺。在这里,每一次相遇都可能感染着自己,让你更加坚定对法治中国的憧憬和信心,也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一股无形的力量始终鞭策着自己。
每一个案件,都在打磨技能,感受裁判导向。“以工代培”是“跟案培训”的主要形式,我的工作就是在主审法官的指导下审查刑事申诉案件。半年来,协助主审法官办理申诉案件十余件,其中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案。面对陈年旧案,主审法官总是会耐心细致地指导我们如何在“陈年”时空环境下,准确切入“旧案”证据事实;撰写的审理报告,主审法官总是会从事实认定到法律适用,从文书语句表述到标点符号的用法,字斟句酌,严加把关;案件提交合议庭讨论,也是一次次锻炼自己简单明了汇报案情、准确阐明争议焦点和快速检索类案报告的能力。在汪鸿滨法官的悉心指导下,除了法律专业素养和办案能力的提升外,收获最多的还是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办案理念和工作态度,无疑使我受益终身。案情重大疑难复杂,还会提交主审法官会议进行讨论,法官助理可列席旁听,这对年轻干警就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让我领会到最高法院的法官精湛的业务能力、严谨的思维逻辑、全面的分析思考和悲天悯人的法律站位。
每一个当下,都弥足珍贵,踏实践行法治情怀。精湛的业务能力需要在千百案件中的磨砺,悲天悯人的法治情怀需要在每一个案件中得以贯彻。正如梁启超所说:“困而知,勉而行,知行合一”。故因有困惑,而求知;因有志向,而勤行。在千百案件的磨砺中,千百困惑的求索中,知所学无尽而人生有崖,方才静心观这一片法律之天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