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美国时间2019年12月9日,冰桶挑战赛的发起人皮特·弗雷茨在美国波士顿去世,享年34岁。
5年前,正是因为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赛,才让“渐冻人”进入公众的视野。那年,本报也刊发了深度报道《“冰桶挑战”红火 被“冻”住的人生亟待法律保障》。
彼时,“渐冻人”李楠平(化名)的故事曾打动许多人,其哥哥李强(化名)关于高额药费的叹息声犹在耳。
5年了,有“渐冻人”离开,也有新的“渐冻人”患病……他们过得如何?“渐冻人”现状是否有所改善?
“李楠平在2018年的时候已经过世了。”从神经肌肉疾病协会发起人朱常青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记者如鲠在喉。
“从2002年呼吁创立神经肌肉疾病协会以来,到2019年,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渐冻人’的生活处境已有了一些改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副教授,本身也是“渐冻人”的朱常青告诉记者,比如,已有二十几种神经肌肉病纳入了国家罕见病目录、能够缓解ALS患者的药物力“如太”已被纳入了上海医保报销范围、“渐冻人”入学已有了“零拒绝”政策的支持等。
“力如太能进医保,对于‘渐冻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朱长青说,在此之前,该款药的价格约在4000-5000元/盒,每个“渐冻”病人一个月大概需要1-2盒。“纳入医保后,自费的价格大概只需要1700元,差不多1/3。”
然而,尽管如此,对于一些“渐冻人”家庭来说,这依然是一笔“高昂”的支出。此外,还有一部分其他类型的神经肌肉疾病用药尚未纳入“目录”。
31岁的“渐冻人”小嘉(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嘉在8岁时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早8点起床、穿衣服、洗漱……对于这些日常琐事,患病的小嘉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一一完成。
“以前也没有药可以治,现在出了一款药可以治疗自己的病。但是,如果想要使用该药,光医药费我5年就要花去700余万元,这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很难承受。”小嘉最担忧的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的父母终将离开自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照料的自己,又将如何面对未来。
小嘉的困境并不是个案。
“希望未来,对于‘渐冻人’的关爱可以再多一点。”朱常青坦言,除了希望罕见病用药的价格可以再降一降之外,也希望有更多的医院及药房能够采购罕见病用药,让“渐冻人”可以有更多途径购买到该类药品。
“如果能够参照长护险,为有需要的‘渐冻人’提供专业的护工上门服务,那就更好。”朱常青如此期许。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