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2019年接近尾声时,全国首例“冻卵案”开庭,将“未婚女性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的合法性问题”这一话题重新拉回公众视线,掀起中国单身女性冻卵话题的讨论热潮。
“我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医院给我冻卵,应该把单身女性生育权还给我们。”31岁的徐枣枣(化名)的话,引发了不少大龄单身女性的共鸣。
“我个人认为,‘冻卵’目前不能被放开的主要原因在于,冻卵技术并没有十分成熟。”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长秋看来,女性冻卵之所以遭遇阻碍,在于目前女性冻卵的技术并不如男性冻精技术那般成熟,利用解冻的卵子妊娠生育婴儿的活产率只有30%左右。
根据上海市卫计委在2013年出台的规定,冷冻卵子只能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有不孕病史及助孕指征的夫妇,在取卵日丈夫取精失败并不接受供精的特殊情况下;二是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和化疗之前可先进行卵子冷冻。
除此之外,“冻卵”对女性身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伤害,如:促排卵药物可使多个卵泡发育,导致卵巢过度刺激,从而引发腹水、胸水,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取卵本身也有一定风险,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年龄小于35岁的女性,还是应谨慎选择是否需要冻卵。这是需要向社会公众加大科普的,‘冻卵’不应被滥用。”
从未来长远来看,冻卵,有利有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冻卵’确实是会一定程度上延缓女性的生育年龄,而后期何时解冻卵子、如何健康地将孩子抚养长大,则是冻卵后续衍生的一部分问题。”刘长秋说。
2020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从不曾意识到女性“冻卵”这个问题到2019年全国首例冻卵案的开庭,毫无疑问,女性的生育权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未来,女性是否可能在国内就可以“冻卵”了呢?刘长秋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冻卵”或许可以放开,但后期如何使用冷冻后的卵子,则需要更多的讨论与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照目前情况来看,冷冻后的卵子如何使用,有两种方式,即通过体外授精技术配成胚胎后植入冻卵者的子宫或找人代孕。因为代孕将引发非法买卖、医疗纠纷、血缘关系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应当被禁止。”(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