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民
去年12月,我中标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租界法制文献整理与研究”,成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为了要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力,心里常惦记着产出一些中间成果。除了论文作为文献研究的成果外,还要发表一点文章作为文献整理的成果,双管齐下。
中国的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疫情,现在还在要紧时期,防控不能松懈。应对这一疫情,主要还是靠科学与法治。上海英美租界是中国租界中起源最早、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贸最为发达的租界,其防疫立法可为今天的防疫立法提供一定借鉴。这里列举二三事,以飨读者。
一、奖赏接种牛痘且效果较好的儿童
1869年12月,上海英美租界发现了多起天花病患者,出现了流行的征兆。当时,上海华界用“人痘法”来防治天花。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疫苗防治法。即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疱疮愈合后所结的痂取下,制成粉末,加上冰片等,然后接种到人们身上,起到防疫作用。但是,这种办法风险较大,弄不好会成为发生天花的病源。
那时,欧洲已流行使用“牛痘法”来防疫天花病。这种方法比较安全,风险也小。于是,上海英美租界在1870年上半年就作出规定,不用“人痘法”,而用“牛痘法”,内容是:租界居民免费接种牛痘,不种人痘;告知居民接种牛痘之处;培训接种牛痘的医生等等。
儿童也是易感染天花病的群体,为了保护儿童,鼓励儿童接种牛痘,上海英美租界作出规定,奖励接种牛痘且效果较好的儿童。1872年规定,这样的儿童每人可奖励300文。此规定颁行后,租界内接种牛痘儿童的人数有了增加。据统计,1873年是488人,1878年增至1298人,1880年达到了1472人。当然,奖金也发放了,1872年就发出15.88两。
儿童积极参加接种牛痘,带动了整个租界并影响到华界。从此,用接种牛痘来防疫天花病在上海蔚然成风。
二、捕杀无人认领的游荡狗
上海英美租界在1875年发生了一例致人死亡的狂犬病例,病毒的宿主是携带狂犬病毒的狗,而当时租界内就有一些游荡的狗。为了防控狂犬病,上海英美租界于1876年就作出规定,捕杀游荡于租界的所有无主狗。1893年又进一步规定,凡在马路上游荡而又没戴项圈的狗先行捕捉,关进巡捕房指定地点,7天内无主领回,要被处死。
上海英美租界关于捕杀无人认领游荡狗的立法得到了有效实施,确有不少此类狗被捕杀。1893年共捕捉这类狗4457条,其中的750条被人认领,其余的因无人认领而全被处死。1899年上海英美租界改名为上海公共租界,捕杀无人认定游荡狗的规定你该继续得到实施。此年共捕获4758条这样的狗,大部分被处死。
上海英美租界捕杀无人认领游荡狗的立法是为了消灭携带狂犬病毒的宿主。从源头上阻击狂犬病疫的流行,因而取得了较好的防疫效果。
三、建造隔离医院收治霍乱病人
自1817年霍乱病在印度大流行以后,曾在世界肆虐过一段时间,也影响到上海英美租界。这种病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等食物传染,即病从口入。而且,它的传染性很强,易造成疫情。上海英美租界在1884、1886年都出现过霍乱病人,因人数不多,就在医院隔离治疗。
1895年,有大批霍乱病人被发现,送到上海英美租界的体仁医院治疗。由于人数较多,隔离病房捉襟见肘,于是就有人建议建造一座专门收治霍乱病人的隔离医院。考虑到建设一座永久性隔离医院不仅耗资产,而且还周期长,最后决定建造一座临时医院。1898年,临时霍乱隔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规定霍乱病人必须住入此医院治疗。
加上上海公共租界还作出其他一些规定,采取了其他一些防疫措施。比如,清洁水源、消毒处理、焚烧污染衣物、煮熟食物等等,而且都有相关规定。多种规定与措施形成合力,收到较好的防疫效果,患病死亡人数也从1880年代的20.6%下降到1890年代的16.9%。
上海英美租界用立法积极应对各种疫情,效果明显,以致没有出现过重大疫情的流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