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后浪”起微澜

本文字数:811

  徐  荔

预约不上想去的市内景点,被“人浪”吓退,这个闷在家里的小长假因为“后浪”起了那么一点点内心波澜。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发布了一则号称是“献给新一代的青年”的视频《后浪》。我的朋友圈里转发者并不多,后来在微博热搜上看到,出于好奇才点击了进去。

说实话,作为一名“前浪”看《后浪》有那么一点疑惑和尴尬。整篇“演讲”似乎是从老一辈的角度赞美、寄语年轻人,配乐激昂,还有那么一点煽情,就连演讲者也是60后的演员。这种表达方式一度让我想到家里的老人总是带着羡慕又宠溺的口吻对尚不成气候的“小浪花”说,“你们现在真幸福,生在好时候,想当年我们……”

而从视频画面来看,跨国旅行、跳伞潜水、穿汉服在高级写字楼顶起舞……这些鲜衣怒马的年轻人占了大多篇幅,价格不菲的手上设备、身上装备让我有点“酸”,也让很多年轻人直呼“按这标准,我连个水花都不是”。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自信、独立、多才多艺,但现实生活中,旅游、摄像、音乐等爱好或特长只是生活的点缀,大多数的他们还是面对着上学、工作的压力,边迷茫边摸索。所以,《后浪》献给的哪里是新一代青年,恐怕只是B站希望或者自以为拥有的高端客户群。

如果“浪”是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那么我赞同。不过,这么看的话,“浪”不该受到年龄的局限,只要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愿意跟上时代的步伐,哪怕是“前浪”依旧能掀起惊涛。

在这场广告营销中,B站是输是赢,会有数据给出结论。面对各种“吐槽”,B站的态度倒是诠释了视频中提到的“选择的权利”。让我在意的是,当时看完视频,也看到几个博主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想评论表达赞同,却发现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冷嘲热讽。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这是视频里少数让我觉得适合评价、寄语“后浪”的话。可惜的是,从那些“冷嘲热讽”中,我并没有看到“容得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后浪”起微澜 2020-05-08 2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